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全國政協委員錢穎一提案呼吁: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發展需要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這已經形成共識。創新除了依靠政府主導,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這種方式外,目前更需要發揮來自民間的、草根的推動,更需要通過創業方式推動創新。這就需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談到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錢穎一如是說。
錢穎一委員介紹,2014年全國已經開始了新的創業熱潮。這次創新創業熱潮以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為基礎,加上全球資金充裕,因此帶來了很多新機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進入門檻低、適合產品和服務個性化需求的平臺。而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深度也使受益于技術傳播和市場拓展的程度都是以往沒有的。目前是草根創新創業的好時期。
他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質上是草根活動,應該依靠民間力量,依靠市場機制。但是,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這就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并在此中實現政府職能轉化,打造服務型政府。為此,他提出三條具體建議:
首先,在創新創業上,政府要給市場和民間留出足夠空間。比如,各級政府不應該做風險投資,更不要搞貸款。政府不要做創業企業的管理者,最多可以跟投,做小的有限合伙人。政府如果要建立風險投資基金,一定要慎重,嚴格控制其規模并明確其使命。其次,政府要作為。要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法治環境和創業友好的監管環境,用互聯網思維修訂以往的法律和條例并根據需要建立新的法規。政府要適應新形式,制定新法規,以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的利益至上,不能讓過去的法規成為阻礙創新創業進程的絆腳石。第三,政府作為的另一方面是要創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創業風險大,政府不應直接或間接介入企業運營。但是,政府應該幫助建立生態環境。這并不是直接投資和建立科技園這些“硬件”,而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些“軟件”。政府應該提供的“軟件”包括:降低創業企業的準入成本;促進或至少不阻礙創業和就業人員的流動;保護專利;疏通企業上市、并購等各種產權定價和轉移方式的退出機制等等。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錢穎一 大眾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