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劉延云委員建議:
加強國家公職人員官德教育 出臺《從政道德法》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張晶) “為政以德”作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理念訴求,一直具有廣泛的文化積淀。“官德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但其本質上的基本規范則是相對穩定的,即對權力的約束。因此我們既要傳承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道德修養尤其是官員的道德修養,強調修身立心,率先垂范的優良傳統,又要摒棄傳統文化中封建專制的糟粕,如官本位意識,官僚主義作風,宗法思想,等級觀念等許多與時代發展不相容的東西。”全國政協委員、千喜鶴集團老總劉延云說。
“加強新時期黨政領導干部的官德教育,對于當前反腐倡廉,轉變干部思想和加強隊伍作風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從世界各國治理腐敗的經驗來看,通過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可以逐步加大對腐敗行為的條件約束,從而減少腐敗現象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危害。”劉延云說。“但如何將公職人員特別是黨政領導干部的非制度約束如道德自律進一步強化,也就是說,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應該如何樹立領導干部的“為官意識”,即官德意識,同樣是治理腐敗、凈化官場風氣、實現廉潔從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因此對于構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及道德建設的系統工程來說,只有在重視法律制度建設的同時強化道德、理想、信念的教育,反腐倡廉才能具有更加堅實的社會文化基礎。”
官德意識,即黨員領導干部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應有的道德素養。劉延云說,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官德意識首先是有嚴肅的政治性。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黨的宗旨決定了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是黨的一切行動的指針,而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具有的政治立場決定了他的職業角色必須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體現在官德上,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道德觀與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相結合所形成的政治規范指導下的道德規范,其與一般道德規范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不完全是自律性要求,而具有特殊的強制性,也就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黨性原則決定了他首先要具備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是代表人民,代表執政黨在行使國家權力。
劉延云認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條件下,官德思想的時代性突出體現在它的法治特征上。因此新時期官德思想必然要緊扣這樣一個時代主題。“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看,通過法律的形式將國家公職人員必須遵守的道德操守作為立法規制的對象,明確規定國家公職人員從事公務活動的一整套道德行為標準,提出了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關系的基本原則,規定了對公職人員從政道德教育和監督的措施等,從而在有效預防或減少腐敗現象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他建議:盡快研究并制訂規范國家公職人員從業道德的《從政道德法》,將國家公職人員最基本的道德和倫理要求上升到法律的層面進行規范,同時健全我國反腐倡廉制度建設。”
編輯:薛鑫
關鍵詞:“為政以德”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 官德教育 轉變干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