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總工會界委員熱議

如何讓“法”為職工權益撐開保護傘

2015年03月12日 20:34 | 作者:韓柳潔|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韓柳潔)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兩會期間,總工會界委員關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如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總工會界全國政協委員從法律制定、完善、執行以及勞動相關機構設置等多個方面提交提案,聚焦當下廣大職工最關心的收入分配、勞動權益保障等問題。

 

  立法

 

  全國政協委員陳榮書:集體協商立法,保障職工工資權益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者參與收入分配、共享發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強烈。最近一個時期,勞動爭議呈現出由追討工資、追繳社會保險為主向要求增加工資、提高福利待遇、合理確定勞動定額轉變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陳榮書表示,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是讓職工共享發展成果,促進勞資雙方關系和諧的一項重要制度。

 

  應形勢發展和社會訴求變化,黨的十八大要求“深化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護勞動所得。”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制定集體協商法,圍繞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作出一系列法律制度安排,有助于真正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建立合理收入分配制度。”陳榮書表示,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工會法中都有與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相關的規定,但是相對分散,而人社部出臺的《集體合同規定》和《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層級較低、效力有限,存在剛性不足的問題。

 

  “制定集體協商法已經具備現實條件。”陳榮書介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統計,截至2014年9月底,全國共簽訂集體合同252.4萬余份,覆蓋企業686.4萬家。隨著集體協商工作的不斷深入,各地紛紛制定出臺了集體合同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截至目前,全國有29個省(區、市)出臺了集體合同或工資集體協商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

 

  “這些都為《集體協商法》立法奠定了實踐基礎。”陳榮書提案呼吁全國人大常委會和相關部門盡快對《集體協商法》立法展開可行性評估,盡早啟動《集體協商法》立法日程。

 

  修法

 

  全國政協委員郭穩才:完善勞動爭議仲裁機制 暢通職工維權路徑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利益分化加劇。據人社部統計,自2008年勞動合同法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以來,勞動爭議案件數量逐年增加,一直高位運行。

 

  “依法維權途徑是否暢通關系著勞動者權益是否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郭穩才委員表示,一旦發生勞資糾紛,勞動者的權益極易受到損害,而在維權過程中往往屬于弱勢的一方。目前勞動爭議的處理包括調解、仲裁、訴訟三個環節,如果矛盾糾紛不能及時調解,勞動者維權走完所有的法律程序有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對于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十分不利。

 

  郭穩才以工傷案件舉例,發生工傷后,企業通常會賴賬,否認勞動關系,那么勞動者一方首先要打勞動關系認定的官司,經過一裁兩審確認勞動關系;然后,進入工傷認定,企業對工傷認定結果不服,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最后,進入賠償階段,賠償金額又涉及仲裁訴訟問題。“勞動爭議如果不能盡快審理結案,勞動者難以去找新工作,生活也無著落,快審、快結、快執行才是對勞動者權益最有效的維護。”

 

  郭穩才表示,我國將勞動仲裁作為前置程序,其初衷是希望借助仲裁程序簡便、專業性強的優勢,及時有效的化解矛盾。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對大多數勞動爭議無終局處理權,仲裁實際上變為勞動爭議處理的“中間環節”,權威性被削弱。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簡便、靈活、快捷的特有優勢難以發揮。即使是“一裁終局”制度,其狹窄的適用范圍也嚴重限制了進入終局裁決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造成該制度沒有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完善調解制度,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進行了論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強調“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因此,郭穩才建議修改《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一方面完善調解制度,強化基層調解,盡最大努力把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另一方面改革完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推動仲裁社會化,實現“或裁或審、裁審分立”,改進勞動爭議司法審判制度,簡化審判程序,設立專門法庭,建立及時、高效、便捷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執法

 

  全國政協委員董秀彬:開展勞動法執法檢查 讓法律切實保護勞動者權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發展,勞動關系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勞動用工、工資分配、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等領域勞動爭議持續高發,職工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這是經濟轉型時期難以完全避免的問題,但勞動法律沒有得到充分落實也是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董秀彬委員表示,勞動法執法檢查對于貫徹落實勞動法、維護職工權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上一次勞動法執法檢查距今已有10年,勞動關系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矛盾,在勞動法實施20周年之際,有必要再次開展勞動法執法檢查。

 

  董秀彬表示,通過開展《勞動法》執法檢查最大的意義在于進一步推動勞動法律的貫徹落實。面對日益復雜的勞動關系發展狀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勞動法》執法檢查,有助于督促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加強執法,督促企業嚴格依法經營、依法用工,提醒勞動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推動各方面共同構建和諧穩定、協調發展的勞動關系。

 

  此外,董秀彬指出,2006年以來,我國勞動立法步伐明顯加快,多部勞動法律先后出臺,勞動法制建設取得全方位的進展。但同時工資、集體合同、勞動監察、企業民主管理等方面的立法還存在層級低、效力弱等問題。《勞動法》在勞動法律體系中居于基本法位置,近幾年出臺的各項勞動法律都與《勞動法》的內容直接相關,法律之間的協調統一非常必要。“開展《勞動法》執法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全面深入地掌握和分析法律實施情況,將十分有助于立法機關進一步加強勞動法制建設、完善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面依法治國 總工會界委員 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全國兩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日本素人黑人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资源 | 在线免播a视频 | 在线观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