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最政協
全國政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重點提案督辦調研
讓土地流轉“轉”出現代農業的希望之路片面追求流轉比例和規模不可取,要讓政策落地,不讓種糧食的人吃虧
讓土地流轉“轉”出現代農業的希望之路
———全國政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綜述
“土地流轉出去后,比自己種賺錢多。”這是河南省一位農民劉軍對全國政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組說的心里話。5月5日至11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干以勝帶領調研組赴安徽、河南,走進田間地頭,與種糧大戶、農民、農村合作社代表、企業負責人及基層干部交流,并聽取當地政府的情況匯報,看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
“流轉田,好種田,流轉田,賺大錢。”這是在河南流傳的一句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有利于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是農業發展大趨勢。調研組了解到,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面,安徽、河南兩省作出了有益探索,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片面追求流轉比例和規模不可取
5月8日,在與河南永城市部分農民座談時,調研組發現,不少村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每年租金收入達千元左右。永城市順和鎮高平房村的高永民自己做點小生意,家里還有7畝多地,以前種小麥,收麥子和麥秸還要雇人幫忙,算上人工費和各種成本,一年到頭還要虧本,現在轉包給專業合作社種植,一畝地能多掙700塊錢,他也可以專心做生意賺錢。“現在我就希望轉包時間越長越好。”他告訴調研組。
土地流轉為流轉雙方都帶來了致富機會。5月6日,調研組來到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木蘭村,與村里種糧大戶靳仲本和張振交談,他倆都通過木蘭村農業專業合作社轉包了500多畝地,種植小麥和水稻,每畝租金480元,現在全年純收入達20多萬元。
搭建土地流轉平臺,規范流轉行為,強化服務和指導,這是安徽和河南兩省共同的做法。調研組實地走訪了一些鄉鎮和村的土地流轉辦公室,看到各類詳細的土地流轉規章制度和規范的合同文本,兩省政府負責人都表示,縣、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體系正在初步形成。
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然而,調研組發現,個別基層政府有過于強調提高流轉土地比例的現象。“土地流轉應依法、自愿、有償進行,不能片面追求流轉比例和規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講‘適度規模經營’,到底規模達到多少畝合適,各地情況不一樣,應因地制宜。”干以勝表示。“土地流轉急不得,既要尊重農民意愿,又不能讓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土地流轉受阻。”高鴻賓委員說。
在李成貴委員看來,當前土地流轉的市場化水平較低,小范圍流轉占多數,他建議充分發揮市場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減少行政干預,同時政府要加強農村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徐國權委員則認為,要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規范土地流轉。
不讓種糧食的人吃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但是,有政府部門負責人向調研組反映,“操作起來有困難。”現在,安徽、河南開始探索土地信托的方式,河南省還提出了創建土地銀行的設想,希望借金融創新解決資金之困。
要讓這項政策落地,高鴻賓委員建議積極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完善配套政策和細則,并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扶持,鼓勵工商資本進入土地流轉。“應積極支持地方探索土地信托、土地銀行等融資方式。”王國卿委員說。
現在,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的河南省正在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5月10日,在長葛市古橋鄉的高標準糧田,調研組看到了大片欣欣向榮的麥田。在張寶書委員看來,土地流轉之后怎樣確保糧食安全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調研中,委員們看到,土地流轉后,種植經濟作物遠比種植糧食收益高,相應的土地流轉租金也更高。“如果流轉后大部分土地‘非糧化’了,國家糧食生產力難以保持。”游宏炳委員說。對此,張全國委員認為應進一步加大種糧政策補貼,不讓種糧食的人吃虧。“嚴控農用地‘非農化’這根弦要始終繃緊,同時要把主體功能區規劃搞好,做好頂層設計。”干以勝說。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流轉 土地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