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文件>協商民主協商民主
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與思考
二、 注重完善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
一是堅持委員履職培訓制度。實踐中要抓好對新委員的“政協委員責任意識專題學習培訓”,并形成一項制度;要定期邀請黨政主要領導通報市情、工作進展與存在問題及配套措施,保證政協委員的知情權。二是發揮專委會的基礎作用。政協各專委會要積極組織委員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視察和專題調研活動,接地氣、進社區,知市情、知民情,從民意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反映問題,做老百姓的代言人,夯實協商民主的基礎。三是堅持選派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制度。為確保政協民主監督作用落到實處,唐山市政協選派百名委員到20個市職能部門和執法執紀窗口單位擔任民主監督員,深入一線開展監督,促進黨風、政風建設,延伸政協監督職能。四是堅持主席會成員聯系界別委員和委員聯系群眾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唐山市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每人聯系5名常委,常委聯系5名委員;政協委員在對本屆別、本行政區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5名群眾代表作為聯系對象,形成一個接地氣的聯系溝通網絡。
三、 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實踐探索
創新始終是推動政協工作的發展的源泉,唐山政協在推進協商民主方面進行了探索:一是開展多層次多界別協商民主。以政協各專委會為載體,每位政協委員都被納入專委會,積極開展專題調研、走訪視察,參加行風評議。由于專委會的性質所決定,便于就相關問題進行專業評議。如2011年,唐山政協農人資環委員會針對唐山市重化工業造成不同程度的水體污染問題,組織委員到環保局和水務局進行了面對面的問政會,現場提出問題,現場督辦問題,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努力提升政協常委會履職質量。在政協常委會期間,增加自由發言的時間,給予更多委員即興發言的機會,委員們就生產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即興發言,表達真知灼見,激發了委員建言獻策的積極性。三是抓好每年全委會大會發言工作。委員大會發言力戒拖沓冗長,建議必須突出建設性、操作性,唐山市政協全會發言成為協商議政的重頭戲,發言成果批示率達90%以上,有效地推進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作者系河北省唐山市政協副主席)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協商 政協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