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食話食說食話食說
膏方進補看準再補
南北有差異?
一人一方是關鍵
一直以來,膏方進補在江南地區流行,尤其是江浙滬一帶。因這一地區冬季濕冷,膏方進補適合這一地區人的體質,北方人卻不太適合。
“其實,明、清兩朝的宮廷里就有制作膏滋的傳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治醫師付中學介紹說,每年冬至前宮里都會配制大量膏滋,供皇帝、皇妃以及阿哥們食用。不僅如此,皇帝還把御藥房制作的膏方作為獎賞分發給有功之臣。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宮廷醫藥研究專家陳可冀等的研究結果,慈禧太后平時所用膏滋方有30多種,如用于保健抗衰老的菊花延齡膏,用于補益的扶元和中膏,用于治脾胃病的理脾調中化濕膏等。
因此,并不存在“北方人不宜食用膏方”之說,關鍵在于辨證論治、一人一方。
然而火熱的膏方市場也存在值得警惕的亂象,如有些醫院的膏方門診問診兩三分鐘就了事,甚至被業內批為“千人一方”、開膏方如流水作業等。
“這顯然達不到進補之效。”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說,目前開方醫生水平參差不齊、培訓不到位、片面追求效益、不顧質量等情況,給中醫膏方發展帶來挑戰。對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出《關于加強對醫療機構膏方推廣應用管理的通知》,并公布了用于指導和規范膏方處方配伍、制作加工和服用的相關規定。而中華中醫藥學會也組織了中醫膏方培訓交流,專門邀請江浙滬一帶知名的膏方專家,對膏方從處方開具到加工分裝整個環節進行講解,促進行業不斷規范。
立桿就見影?
堅持服用需忌口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近期對100名門診住院病人開展了一次膏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七成患者知道冬令進補膏方,有超過六成的患者或其家人、朋友服用過膏方。其中,過半數是自認為身體不好而吃膏方的,只有三成人是在醫生建議下服用的。
曙光醫院傳統中醫診療中心主任竇丹波表示,只憑個人主觀感受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補不夠科學。體質健壯的青少年,有急性疾病和感染者,慢性疾病發作期和活動期患者都不宜進補。而且,無虛濫補、補不對證、補不得法也會產生副作用。
在膏方進補的熱潮中,有很多人是在跟風,開了膏方卻沒有毅力吃完。這次調查顯示,服用過程中,只有53%的人按時服完,45%的人只吃掉一部分。其中僅有39%知道服用膏方時需忌口,但沒有執行。
竇丹波表示,膏方配伍中藥可達20~40味,一般需在冬至后服用50天左右。膏方雖然藥味多,但平均到每天藥量較小,且藥效發揮相對緩慢,調理時間也要求比較長。想短時間內達到療效并不現實,吃吃停停更會降低療效。“有些患者找專家開方花了很多錢,卻沒有注意飲食禁忌,不但起不到進補之效,還可能起反作用。”
■相關鏈接
膏方及適用對象
膏方,又叫膏劑,屬于中醫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它是在大型復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確立不同處方,經濃煎后摻入某些輔料制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
服用膏方多從冬至即“一九”開始,至“九九”結束。冬天為封藏的季節,滋補為主的膏方容易被機體吸收儲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節。治療為主的調治膏方可視病情需要,根據不同時令特點隨季節開具。
膏方主要適用于五類人群:
慢性病人:慢病患者冬季一邊施補、一邊治病,更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亞健康者:中青年工作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很大,應酬多,不少人有煙酒嗜好,或長期睡眠不足,可適時用膏方調理。
老年人:老年人的各種機能都將隨著年齡增長而趨向衰退,冬令膏方進補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女性:脾胃虛弱、元氣不足,易造成女性衰老,膏方能調理脾胃,提高抗衰老能力。
兒童:可根據生長需要適當進補,呼吸道反復感染、久咳不愈、厭食、貧血等體虛的患兒尤其適合膏方調補。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膏方 進補 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