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第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2014年03月25日 14:5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委員齊讓:加大基礎研究比例 合理配置科技資源

2012年全國科技投入統計公報數字很鼓舞人心,R&D(研究與開發)經費逐年增加,2012年達到10298億元,已經占GDP的1.98%,R&D人員總量逐年增加,達到324萬人/年。這里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的R&D經費過萬億,這個錢是不是都是R&D經費呢?人員過了324萬,實際是不是都用在R&D上?R&D投入配置的比例結構到底怎么樣?

第一,要進一步摸清家底,普查R&D經費。從2012年的統計數據看,各類企業R&D支出占76.2%,相當于7842億元,這個數不小。現行統計對企業上報R&D數據制約因素不多,目前一般認為企業還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如果說企業投入這么大,帶動多少R&D?開展R&D經費普查,摸清家底,對宏觀決策非常重要。

第二,減少“口袋”,整合資源。現在政府科研經費分配的“口袋”太多,對科技人員來講,有“口袋”就要去申報,你報了以后就按照人家那一套來管理。從項目的申報、評審、評估到申報獎勵、驗收花費了大量精力,而且在經費使用效率上也會降低。一個研究團隊,為什么不能一個“口袋”讓他吃飽,這樣還能節約科研人員的時間。“讓科技人員多一點精力搞研究”,近幾年科協界委員一直在呼吁。

第三,要加大基礎研究比例,提高原創能力。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經費應有適當比例。我國2012年的比例,基礎研究占4.8%,應用研究11.3%,事業發展83.9%。我們在下游投入太多。從2006年到2012年,我們的基礎研究經費占R&D的比例都在5%左右徘徊。現在說是基礎研究,做的多是應用基礎研究,真正的基礎研究少。基礎研究是重大技術變革的基礎,我們自己的技術引進是靠不住的,好的技術人家不賣,差的技術我們不要。建議加強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的基礎研究,在現有基礎上,研究經費每年能不能增加一個百分點,這樣到2020年可能到10%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樸英:營造適合于創造力提升的文化環境

從心理學角度,要提升創造力,去改變一個人的思維,困難很大,有可能的是改變文化環境。提升人的創造力,或者適合于創造力的文化環境,要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要對各種文化的刺激持開放的態度。我們生活的自然界很強調多樣性,多樣性很有價值。如果我們在單一的物種里生活,我們可能發現的潛在的有用的東西會越來越少。人類在地球上創造了很復雜的、多樣的社會環境。如果暫時地激活某些文化價值可以改變和調整我們大腦的機制,也可以調整我們的認知策略。這樣一種刺激是有利于創新的。有差異了,才可以互相啟發,有差異才可以有各種靈感的相互碰撞。

第二,適合創造力文化的民族性。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是支持把自我和他人結合在一起的,由此可以推斷我們一定比西方人容易轉換他人角色,而且容易博采眾長。心理學的角度,你判斷他人的觀點,對自己的大腦皮層是一種激發,當然對創造力有好處。學校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他們認知問題角度也不同。

第三,對于不同觀點的包容性。因為個體的人格、動機、對風險的偏好有差別,認知能力也不同。我們對創造力的表達要有支持的環境,創新之初是脆弱的,開始是有毛病和缺點的,它也有永恒與暫時性,發現了這個可能下一次另有發現。

第四,關于創造力的文化生長性。歷史上優秀的一些文化作品肯定是博采眾長的。新知識、新方法肯定是在未來,所以要從娃娃抓起。現在小升初都要學奧數,本來有形象思維非要按照奧數模式訓練,不利于人才成長。

第五,個體創新的重要性。互聯網已為個體與個體間的競爭提供了便利,因為你的靈感是短暫的、瞬間的,需要跳躍式思維。我認為原創不是組織出來的,靈感不一定什么時候出現,甚至可能捕捉不到。未來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應該能夠跳出傳統思維,而且他還要能夠分辨出哪些想法值得追求,最后他應該有一個說服人們接受他的新的靈感的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壽子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提高科技創新效率

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最為緊迫的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效率,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要圍繞三個關鍵詞,加快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一是市場體系。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消除行政壟斷,破除對外迷信,統一市場準入規則,清理和廢除妨礙企業參與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標準,加快建立統一開放、公平公正的市場體系,為自主創新產品提供應有市場空間;二是需求導向的政策。以更廣闊的視角考慮創新全周期、全鏈條,更加重視公共采購、標準、法規、消費者引導等政策,通過激活市場力量,刺激和鼓勵企業創新;三是企業主體。企業要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關鍵在于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的目標提出、資源配置和組織實施中的主導作用,幫助企業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

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必須高度重視基礎能力建設。創新驅動的著眼點在發展,但“根”要扎在前沿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布局、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建設上,要突出三個重點:一是要持續穩定加強基礎研究。既要聚焦前沿領域和重大應用需求,又要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特別是中青年科研人員開展自由探索,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二是要切實抓好重大戰略性項目的前瞻布局。要聚焦有風險的涉及國家利益的關鍵技術或戰略產品,部署實施若干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對此,要敢作決策,敢冒風險,持續專注;三是要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以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突破口,推動多元主體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應用技術創新體系與平臺建設。

提高科技創新效率,必須切實改進政府創新管理。科技創新是多主體參與、多要素互動的過程。現階段,推動科技創新需要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要聚焦三個環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現由研發管理向創新管理拓展:一是遵循規律。要樹立大科技、前瞻性、系統化和價值實現的指導思想,著力培育要素齊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合作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要注重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創新主體、不同創新活動的不同創新需求,調整優化科技計劃體系,優化科技投入結構;二是統籌協調。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統籌協調的宏觀決策機制,建設完善公開透明的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創新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創新方式。要完善項目發現機制,跳出由政府直接選擇項目、組織實施的思維方式,從“選項目”向“選對象”轉變。更加注重軟投入,重視非研發創新,培育和發展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新服務機構。

關鍵詞:創新 國家 科技 實驗室 原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色婷婷三级在线观看 | 日本乱理伦中文三区 | 亚洲精品在线直播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