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北京地鐵調價獲民眾支持 六成人建議微調
漲價不是終極目的
伴隨“漲價”的爭議四起,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價格改革絕不是終極目的,廉價時代結束后,應該是高效率高水平服務時代的開啟。
“從世界范圍看,公共交通具有準公共產品的特性,公益性與經營性并存,其定價問題一直都是個難題。”張強說。
相關專家表示,改革,首先難在利益關系的平衡,定價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企業、個人的關系,價格政策就是找到最佳平衡點。第二,難在既要堅持公益性,又要保障運營的市場化,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均衡。第三,需要統籌好當期與長遠的關系,要能夠實現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
據張強介紹,西方很多國家的票價政策較為靈活。對長期乘坐的和單次乘坐的乘客會有區分,對高峰時段和低峰時段也會有區分。同時,日票、月票、季票、年票等也在多元運用。“這使得票價更加立體多元,我們可以適當借鑒。”張強說。
黃偉則認為,在學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北京還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制定出更加靈活方便、更加吸引公交乘客的公交票制體系。
“北京地面交通發展仍然不快,整體服務質量還不能滿足市民的需要,且在和小汽車的競爭中,也處于劣勢。”同時,黃偉說,受地面擁堵影響,公交的可能運行效率還有所下降。
不少人認為,這也是導致地鐵擁擠的原因之一。加之地鐵票價低廉,很多原本可選擇公交出行的短途乘客,還是會選擇坐地鐵,這無形中也增加了地鐵的“負重”。
黃偉則建議,應帶動公共交通運營機制的進一步改革,把對成本規制的監管,變為對服務質量的監管。在合理的票價下,政府、企業均對服務質量負責,并接受市民監督。
“現在,北京的公共交通面臨諸多不合理,但如何來改需要仔細研究”,張強說,“必須充分調研,搞清楚是什么因素在影響著市民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哪里存在阻力,哪里還有空間。利用諸如大數據的方法,提高政策的針對性。”
“價格改革不是孤立的,牽一發則動全身。”張強說,相關部門必須有一個開放的姿態,綜合考慮價格、成本、安全、規劃、服務、監管、運營等多方面因素。“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也必須有組合式的應對措施。”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北京地鐵票價調整 北京地鐵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