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新辦發布《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2014年07月10日 10:38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四、 區域合作機制下的對外援助

  中國注重在區域合作層面加強與受援國的集體磋商,利用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等區域合作機制和平臺,多次宣布一攬子援助舉措,積極回應各地區的發展需要。

  (一)推動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發展

  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地區。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積極在論壇框架下同非洲國家開展發展合作,逐步增加對非洲援助力度,有效促進中非關系全面發展。

  優先促進農業發展。中國一貫重視與非洲開展農業合作。2010年至2012年,中國在非洲建成了1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另有8個技術示范中心進入規劃實施階段;派遣了大量農業專家開展技術合作;為非洲國家培訓農業技術人員超過5000名。2012年7月,在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政府承諾援建更多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進一步加強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幫助非洲國家提高糧食生產、加工、儲運和銷售能力。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一直是中國對非援助的重點領域。坦贊鐵路是中國早期支持非洲跨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標志性項目,建成后,中國不間斷地開展技術合作,為鐵路運營管理提供幫助。2010年至2012年,中國在非洲援建了86個經濟基礎設施項目。2012年,中國宣布同非洲國家建立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伙伴關系,為項目規劃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建設。中國積極支持非洲聯合自強和一體化進程,援建了非洲聯盟總部大樓和會議中心,同時支持“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幫助非洲加強能力建設。

  推動醫療衛生合作。中國長期致力于幫助非洲國家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目前,43支中國醫療隊分布在42個非洲國家。中國援建了近30所醫院和30個瘧疾防治中心,提供8億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物資和抗瘧藥品,為非洲國家培訓醫護人員超過3000名。援利比里亞塔佩塔醫院項目醫療設備先進齊全,建成后由中國、埃及、利比里亞三國合作運營,為該項目可持續運營進行了有益嘗試。

  開展能力建設。三年中,中國在非洲國家援建了150所中小學校,培訓各類人才約4.7萬名。2012年,中國宣布實施“非洲人才計劃”,在今后三年內為非洲培訓3萬名各類人才,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18000個。當年,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的政府獎學金名額已達6717個。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積極幫助非洲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加強在衛星氣象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中國在非洲援建的105個清潔能源和供水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或交付使用。2012年,中國啟動為有關非洲國家援建自動氣象觀測站、高空觀測雷達站等設施,提供森林保護設備,開展人員培訓和交流研討,支持非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二)促進與東盟務實合作全面發展

  自2003年中國與東盟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來,中國積極在各領域與東盟國家開展合作,重點向東盟低收入國家提供經濟技術援助,支持東盟縮小內部發展差距。

  支持多層次區域合作。中國多渠道提供資金,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2010年至2012年,中國連續在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宣布援助舉措,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援建了一大批工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項目,助推東盟國家經濟發展。

  促進農業綜合發展。2010年以來,中國不斷加大“中國—東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實施力度,與東盟各國共同建設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20個,示范推廣面積達100萬公頃;在東盟國家新建3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派出300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赴東盟進行指導;在周邊國家建設跨境動植物疫病防控監測站,建立動植物疫病聯防聯控體系。

  加強能力建設。三年中,中國為東盟國家培訓官員和技術人員5千余名,涉及商務會展、文化藝術、漢語、金融財稅、傳統醫藥和傳染病防治、新能源、農業等領域。

  (三)支持其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利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平臺,與相關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

  幫助亞非葡語國家改善民生。自2003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成立以來,中國同安哥拉、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東帝汶等發展中葡語國家重點在文教衛生、能力建設、農業等領域開展援助合作。2010年至2012年,中國向上述五國提供優惠貸款近16億元人民幣,培訓人員2000多名。2011年中葡論壇培訓中心在澳門落成,截至目前已舉辦10余期研修班。

  加強與加勒比地區國家務實合作。中國積極落實2011年第三屆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宣布的援助舉措。截至2012年底,中國在第三屆論壇框架下,向加勒比地區國家提供優惠貸款近30億元人民幣,主要用于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同時,為加勒比國家培訓官員和技術人員500余名,在地震或海嘯預警監測網建設方面提供培訓,為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等國家援建學校,向多米尼克派遣醫療隊并培訓醫護人員,與多米尼克、格林納達、古巴等國家開展農漁業技術合作。

  支持太平洋島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重視發展與太平洋島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支持其提出的旨在推進區域合作進程的“太平洋計劃”。自2006年首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以來,中國為島國培訓官員和技術人員超過2500名;與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湯加、密克羅尼西亞等國開展農漁業技術合作。中國協助巴布亞新幾內亞進行瘧疾防治,分別向薩摩亞、瓦努阿圖、密克羅尼西亞、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派遣醫療隊,并為島國舉辦衛生官員、醫院管理及醫藥研究人員培訓班。

  五、 參與國際交流合作

  隨著參與國際發展事務能力的增強,中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積極支持多邊發展機構的援助工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開展經驗交流,探討務實合作。

  (一)支持多邊機構發展援助

  近年來,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在發展援助領域的作用突出,尤其在推動發展籌資、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以及應對全球性發展問題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中國通過自愿捐款、股權融資等方式,支持并參與多邊機構發展援助行動。

  參與多邊發展機構的援助工作。2010年至2012年,中國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工業發展組織、人口基金會、兒童基金會、糧食計劃署、糧食及農業組織、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全球抗擊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等國際機構累計捐款約17.6億元人民幣,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減貧、糧食安全、貿易發展、危機預防與重建、人口發展、婦幼保健、疾病防控、教育、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發展。三年中,中國通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項目,先后派出235名專家赴蒙古、尼日利亞、烏干達等9個國家,為當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提供技術援助。2011年至2012年,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密切配合,先后派出15名專家赴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和巴基斯坦,幫助當地控制脊髓灰質炎傳播。2012年,中國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設立援非教育信托基金,幫助非洲8個國家開展師資培訓。

  支持地區性金融機構的發展籌資。中國加強與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西非開發銀行、加勒比開發銀行等地區性金融機構的合作,促進更多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環保、教育和衛生等領域。截至2012年,中國向上述地區性金融機構累計捐資約13億美元。繼2005年中國出資2000萬美元在亞洲開發銀行設立減貧和區域合作基金之后,2012年中國再次出資2000萬美元續設該基金用于支持發展中成員的減貧與發展。截至2012年底,中國累計向亞洲開發銀行的亞洲發展基金捐資1.1億美元。此外,中國利用在非洲開發銀行、西非開發銀行和加勒比開發銀行設立的技術合作基金,支持上述機構的能力建設。

  (二)參與發展合作國際交流

  中國積極參與發展合作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強對話,分享發展合作經驗。

  積極參與全球發展議題研究與討論。三年中,中國在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可持續發展大會、發展合作論壇、最不發達國家會議、南南合作高級別會議,以及二十國集團峰會、世界貿易組織“促貿援助”全球審議大會、援助有效性高級別論壇等一系列國際會議上,積極闡釋中方的原則立場和政策主張。

  與其他國家和組織開展發展合作對話交流。中國以開放的姿態與其他國家和多邊發展組織在發展援助領域加強對話溝通,增強互信,相互學習借鑒。中國與英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行發展援助研討或業務交流活動。

  (三)開展援外國際合作

  為有效借鑒國際經驗,提升援助效果,豐富援助方式,中國加強在發展援助領域的國際合作,并在尊重受援國意愿的前提下,與其他多雙邊援助方試點開展優勢互補的三方合作。

  聯合開展培訓活動。中國繼續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兒童基金會,糧食及農業組織,工業發展組織,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商品共同基金,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高級代表辦公室以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開展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培訓合作。2010年至2012年,中國與上述機構聯合舉辦各類培訓班近50期,涉及農業、貿易發展、防災救災、金融、工業發展以及社會公共管理等領域。

  分享發展合作經驗。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舉辦以能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題的國際發展合作研討會,邀請發展中國家政府官員參會,共享發展合作經驗。2011年10月,中國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合作舉辦“中非大學校長論壇”,中非雙方圍繞中非大學未來合作前景進行研討。中國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連續五年開展南南合作研討活動,共同分享農業發展和農村扶貧經驗。中國與亞洲開發銀行連續舉辦五屆研討班,就亞太地區城市建設與中小企業發展議題開展交流。

  試點開展三方合作。中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柬埔寨三方在成功開展“木薯種植技術培訓班”項目基礎上,啟動“擴大木薯出口”合作項目。2012年3月,由中國出資設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非多邊教育合作信托基金正式啟動,加大對非洲基礎教育的投入。應庫克群島政府要求,2012年8月,中國、新西蘭和庫克群島就合作建設庫克供水項目達成共識,項目建成后將為當地民眾提供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結束語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退,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與實現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國際社會應動員更多的發展資源,加強南北合作,支持南南合作,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

  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致力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中國將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尊重和支持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切實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今后,中國將繼續增加對外援助投入,進一步優化援助結構,突出重點領域,創新援助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效幫助受援國改善民生,增強自主發展能力。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共享機遇,共迎挑戰,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對外援助 《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自拍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 | 日本免费精东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