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牢記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寫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

2014年07月25日 09:51 | 作者:呂巖松 吳綺敏 趙 成 胡澤曦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三)

  每一次從戰爭走向和平、從衰落走向復興,無不是以涂炭生靈、搗毀民生、中斷社會發展進程為代價的。

  中華民族如何才能擺脫近代以來浴火重生的宿命,始終作為一個強國守住尊嚴、永續發展?

  在意大利史學家克羅奇眼中,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為了從甲午戰爭中獲得更為深刻的啟迪,我們需要回望更加久遠的過去。

  自康熙經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輝煌盛世。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第一位,被譽為“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國家”。然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有為君主,對世界范圍內工業革命歷史性大變動渾然不覺。時代大潮洶涌澎湃,中國這艘古老的大船卻在落日的輝煌中擱淺了。

  馬克思1858年在《鴉片貿易史》一文中寫道:“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如果說“殊死的決斗”預言了“陳腐世界”同工業化造就的“最現代的社會”之間的歷史性碰撞,馬克思對中國人精神氣質的描述,則道出了大清江山百余年間淪為“紙糊的破屋”的緣由。無視世界大勢、固步自封、作繭自縛,注定導致國家和民族的衰亡。

  生死攸關,奮起一搏方有轉機可言。可悲的是,大清帝國既找不到變革制度的勇氣、更新戰略的智慧,更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壯。無人照看的國家沒落渙散,大官唯爭權,小官唯爭寵,百姓唯爭利,軍隊喪失戰斗力。

  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向白宮密報甲午戰況時寫道:“中國人中之最無智識而最愚笨者成為統治者。中國政府幾乎無官不貪,無事不賄,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國軍隊中貪污吃空額、營私,盜竊公物,扣餉以為常……”

  1894年12月13日,《倫敦每日新聞》報道稱,只要外國公司引誘或賄賂他們(清廷官員),再老掉牙的槍支或陳舊的彈藥他們都會購買……看看這些槍是什么貨色吧:外觀上還像那么回事,但托盤根本沒有加工好,槍口也挫得十分粗糙,螺絲上得敷衍了事,有些螺帽都掉了,連接處都松開了。

  日本戰時刊物《日清戰爭實記》如此描述自己的對手:有將軍攜帶妓女的,有打著蝙蝠傘的,有帶著鳥籠的,隊伍里有唱歌的,有怒罵的,有快走的,有慢走的,千差萬別、千奇百怪。

  “在戰爭中,精神之于物質是三比一。” 拿破侖這句話給清朝甲午慘敗提供了有力注解,也道出一個民族把握命運、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

編輯:付鵬

關鍵詞:中日甲午戰爭 北洋水師官兵 倭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a级毛 | 午夜福利大片免费看网址 | 午夜一级a成年大片在线 |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 亚洲Av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