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文件>理論頭條理論頭條
努力實現“第五個現代化”
——訪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施芝鴻
努力實現“第五個現代化”
——訪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施芝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有哪些特點和亮點?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施芝鴻。
改革開放35年來,在每一個發展階段,我們黨都與時俱進地提出改革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記者: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您認為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意義是什么?
施芝鴻: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意義就在于,使全黨全國人民都明確認識到: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要朝著什么樣的聚焦點、著力點去奮斗,從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積小勝為大勝,確保改革攻堅戰取得成功。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社會生產力,使國家擺脫貧窮落后狀態,讓社會主義優越性在中國充分體現出來的改革目標。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黨在深刻反思基礎上,確立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改革目標。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黨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樣,就更加明確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改革總目標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具體目標,把改革開放推進到新階段。
本世紀初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在十五大提出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大基本綱領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改革目標。
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全面改革的總目標和三位一體的具體目標,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黨的十八大又把這個目標進一步擴展為包括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在內的五位一體。
這一切充分表明,我們黨領導的改革不但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而且始終是有明確的奮斗目標的。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治理 國家 體系 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