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長江談《2014:執政黨建設研究年度報告》
編者按:
■隨著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及反腐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共產黨在其自身建設及黨風轉變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前不久,由一直致力于黨建研究與教育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主編的新作《2014:執政黨建設研究年度報告》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期周刊特邀王長江委員結合該書的成書過程談談當前黨風廉政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一些學術思考。
“從嚴治黨成為重中之重”
老百姓要當家做主,國家權力又不可缺少,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民眾如何將意志體現到國家權力運行中,國家權力如何體現民眾的意志而又不會異變成謀私利的組織?這就需要政黨。
文化周刊:您主編的新書《2014:執政黨建設研究年度報告》不久前出版,這是近期研究黨建的一本重要著作,您可否簡要談一下它的大體內容與編纂思路?
王長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央黨校的研究者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黨的建設在過去為何不被看做是一種理論?幾番思索后,我們形成一個共識,就是過去黨的建設多停留在經驗上。比如黨的建設由“三大建設”到“五大建設”,多是經驗。經驗有沒有用?肯定有用,但具有一定局限性。經驗這種東西,在條件不變的環境下好用,那么條件變化之后呢?比如在北京一壺水燒到100度開了,在上海一壺水也是燒到100度開了,經驗告訴我,水燒到100度才開。但你不能說自己掌握了規律,因為在青藏高原,水不到100度就燒開了,因為條件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條件有沒有變化?有變化。共產黨過去是革命的黨,現在成了執政的黨;過去領導的是計劃經濟,現在是市場經濟,在這種情況下,黨應該去探索一些政黨活動共同遵循的東西。
沿著這樣一條思路思考下去,我們看到,政黨實際上就是在國家與社會之間起一種連接作用的工具。國家要想良好地運行,就須與社會形成良性互動,或者說,民眾與公權力之間需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老百姓要當家做主,國家權力又不可缺少,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民眾如何將意志體現到國家權力運行中,國家權力如何體現民眾的意志而又不會異變成謀私利的組織?這就需要政黨。實際上這是政黨回到了它的常規形態。這中間有大量的問題需要研究。所以我們建立起這樣一個框架:政黨與國家、政黨與社會、政黨與自身,帶動國家系統運行。應該從這樣一個角度來思考、研究黨政建設,需要定期對黨政建設現狀做出一個概括,指出有哪些進展,存在哪些問題,進一步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文化周刊:作為一名黨建理論工作者,您如何看待當下黨在自身建設及作風轉變方面取得的成就?
王長江:8月25日,王岐山同志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做了黨建黨風方面的報告,我個人覺得有三方面意義:其一,王岐山同志講話算是對這段時間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做了一個概括,與全國政協做了一個溝通,本身就體現出協商的性質。其二,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的要害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路性的闡述,包括過去做得怎樣,今后應該怎么做,闡明了方向。其三,把黨的建設放在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位置上去解決。
我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后,很多問題錯綜復雜地糾結在一起,其實最終糾結點都在黨建上。比如說,我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首先體現執政黨怎么思考的問題,如果還用老腦筋,那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領導方式能不能轉變,政府是全能的還是有限責任的,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面臨的問題。至于大家都關心的反腐敗問題,不用說,更是黨建的問題。所有問題都與黨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黨建設得好,國家的治理就順利,改革就可持續,如果黨建設得不好,改革就不可持續。從這一角度而言,從嚴治黨確實已成為重中之重,關鍵中的關鍵。
從嚴治黨現在做得如何?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從實踐上而言,至少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黨自身的管理更加嚴格,典型地體現在八項規定上,雖然治黨不能僅靠八項規定,但八項規定都落在實處,對黨員干部都有著明確的規范,如此,大家確實覺得有規可循。我前一陣曾做了一些調研,雖然會聽到一些聲音說,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便吃喝了,權力受到限制了,事情不好做了,但總體而言,權力受到了限制,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就是反腐,這一舉措可以說是舉國上下贊同。因為腐敗不僅侵蝕到黨的肌體,而且制約到國家的發展;不僅侵吞國家、人民的利益財產,而且侵蝕到人民的道德底線。這樣的狀況,不懲治是不行的。黨中央看準了腐敗問題,反腐絕不手軟,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其本身就是黨建取得成效的一個顯著體現。
我經常這樣想,我們有了八項規定,有了反腐,能不能進一步推進,逐漸建立一種完善的制度或機制,就像王岐山同志所言,從過去的治標變成治本。當然,繼續推進也不是那么容易,這涉及理念轉變的問題,也涉及既得利益者消極抵抗的問題,還有就是建立制度之后,能否得到有效執行的問題。
黨風如何,直接反映黨的自身建設的成果。黨建搞好了,黨風自然就好;黨建沒搞好,中間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黨風自然不會好,就會出現我們平時所說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而這些表面的黨風問題會直接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與不認同。就黨建本身而言,黨風只是一種現象,根本還在于黨自身需要改革、需要創新,需要建立一套權力約束的機制。
編輯:羅韋
關鍵詞:黨建 改革 王長江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