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專家建言民企轉型:轉型升級非做不可
唐華東:
中國經濟增長有五大新引擎
首先是科技創新。過去靠資源要素推動、土地增值推動、人口紅利推動,現在要靠科技創新推動。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東西還是科技,每次科技革命都帶來一次大變革。我國的科技提升問題必須解決,否則,我們永遠處于低端。但是,這個問題又不是短暫時間能夠解決的,需要長期的積累、研究和投入。
第二,潛心打造品牌。像星巴克、麥當勞有多少科技含量呢?為什么能賣到全世界呢?為什么收入挺高呢?這是信譽和品牌的力量。企業的發展不能短期化,不能有浮躁的心理,應該注重品牌的打造,增加產品的文化含量。
第三,創新體制。進一步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盡可能放寬事前監管,激發市場創業的激情,讓市場自主發展。政府的精力放在事中和事后監管上。
第四,積極組建國際組織,提高競爭的規則基礎。立足于國際視野,主動參與,牽頭組建國際組織,制定有利于公平競爭和自身發展的國際規則。比如,我國主動提出籌建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增加了我國制定規則的話語權。
第五,集聚人才。中國經濟增長還要吸引世界各國人才,要靠智力支持,加大智力資源開發,占領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智力資源就是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是智力資源的核心,抓住之后才能解決科技創新和發展的動力問題。
當前,企業的發展有很多機遇,空間很大,主要有三方面投資機遇。
第一,雖然經濟中一些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制造業投資增長放緩,但是供不應求的領域還是有的,比如綠色食品、安全奶粉、醫療服務、兒童教育等等。第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第三,創意也是企業今后投資的主要領域和內容。在形式與內容上力求新穎、高端、有影響力,是企業發展創意產業的方向和要求。
劉迎秋:
轉型升級非做不可
為更好地實踐“轉型升級”,先對這個概念和范疇做一點分析。一是它涉及的領域是傳統產業。二是要清楚地看到在經濟上“轉型”和“升級”是兩個概念、兩個過程、兩種行為。“轉型”強調的是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包括經濟結構、產權結構、產業結構的改變,等等;“升級”強調的則是技術水平的提升與改進,包括產品工藝、生產技術、產業發展的技術基礎及其產出技術含量等。在現實生活中,“轉型”并非經常發生,而是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技術能力的逐漸積累然后發生的現象,是一個慢變量;“升級”則可以經常發生,它既可以通過局部的技術改進實現,也可以通過整體的技術改進完成,是一個快變量。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如何實現轉型升級,是擺在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民營企業可著力做好如下幾項選擇:
第一,要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夕陽的傳統產業、只有夕陽的產業傳統”。因為人類永遠不能沒有衣食住行用,而與此相關的產業多為傳統產業。我們需要的是打破產業傳統,花大力氣,放大投資創新和改造傳統產業。
第二,切忌盲目追求多元化,要在專業化和專業高端化上下大功夫。“專”生財,“專”生利,“專”可以創造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只有“專”,才能精、特、新、好。
第三,不要盲目否定家族制,要善于在家族制基礎上搞企業治理現代化,實現家族制與現代企業制度有機結合。
第四,要高度重視關鍵、適用技術的引進和使用,在自主品牌上花大代價,下大本錢。
第五,要學會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和數字技術,探索和實現機器和組織方式的革命。
總之,轉型升級是非做不可的一件事情。不是政府非要做,而是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做。問題是能不能及時發現、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機會,扎扎實實把它做好。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民企轉型 專家建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 經濟參考報 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