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網絡理財”成“非法集資”高危區

2014年10月24日 10:16 | 作者:鄧中豪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規模大透明度低放大“非法集資”風險

  專家認為,相比于純線上的“P2P貸款”,這些以“網絡理財”為名的線下理財公司金額更龐大、用戶更廣泛、透明度低、操作復雜,極易引發“非法集資”風險。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告訴記者,2013年全年,純線上業務的“P2P理財”總交易量在1000億元左右,而打著“P2P理財”、“網絡理財”名義,實際從事線下理財業務的理財公司,交易總量估計遠大于線上。朱明春說,從外圍數據估算,僅宜信公司一家,在2013年吸收的理財資金就達到300億到400億元,全行業規模有多大可想而知。

  以行業內最為知名的宜信公司為例。記者與宜信公司工作人員溝通了解到,宜信公司早在2012年6月,就在全國50多個城市設置網點,員工近萬人,客戶數量達到幾十萬,已堪比一家小型銀行。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曾有員工從宜信公司離職后,仿照“宜信模式”在天津市開設了一家“網絡理財公司”,以“網絡理財”為名,但所有業務都在線下,以15%的利息拆借資金,以30%的利息放貸,開業第一年就賺取2300萬元收入。

  記者發現,在債權的轉讓過程中,出借人對于自己的債務人的具體情況是不了解的,具體投資的項目由理財公司后臺系統進行匹配,并不由出借人自主選擇。由于“債權轉讓協議”處于動態調整中,且披露信息極為有限,作為出借人的“理財人”,既難以確認“借款人”的真實職業和借款用途,也難以核實這些債權的真實性。

  當記者希望得知貸款人的具體信息時,樺棟財富等理財公司工作人員均表示,出于為客戶保密的義務,公司只能向投資者提供貸款人的大體信息,而不可能把詳細信息和聯系方式告訴記者。

  天津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說,嚴格意義的“債權轉讓”模式以自然人放貸為基礎,受到《合同法》的保護,在法律上沒有太大的瑕疵。在這一模式中,需要一個“超級放貸人”先以個人的名義出借數以億計的資金,再轉讓債權,但這需要該自然人的資金實力十分雄厚。不排除一些公司只是以“債權轉讓”為名,實際上是先吸收存款再放貸,所謂“債權轉讓協議”只是規避法律監管的手段。由于各公司透明度低,操作復雜,外界很難證實先借后轉的“債權轉讓”是否真實存在。

  李琳認為,個人一對一的“債權轉讓”是合理的也是法律應該保護的,但是大規模的、多對多的“債權轉讓”中,理財公司相當于建立了“資金池”,承擔了與銀行類似的角色。不排除有些人以“債權轉讓”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由于這個市場已至少數以百億計,且地域性較強,一旦出現理財公司控制人“攜款跑路”的情況,后果將難以設想,甚至很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

  專家建議,應組織相關部門對“線下網絡理財”市場進行研判,對“債權轉讓”模式的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出臺關于“大批量債權轉讓”的相關司法解釋和行業規范。對規模較大的、以“債權轉讓”為基礎的理財公司,通過統一要求在銀行設立資金監管賬戶等方式進行嚴格監管。

 

編輯:羅韋

01 02

關鍵詞:理財 資金 線下 記者 債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毛码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 |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亚洲免费va在线播放 | 曰本高清色影视频日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