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遂寧的綠色嬗變
綠色城鎮編織新夢想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馬大龍第一次到遂寧來,便被市中心的觀音湖濕地公園所吸引。一個人在公園中轉悠了一個多小時,依然流連忘返。而更讓他難以想象的是,幾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死水微瀾的荒灘。
為了讓市民享受到更多的綠色,2009年遂寧在這片500余畝的土地上做起了文章,邀請國際知名公司進行整體設計,清淤鋪路、建亭廊水榭……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昔日荒涼河灘,已經成為一個集人工濕地打造、自然濕地恢復、濕地展示游賞、野生動物棲息、生態科技體驗、休閑體驗觀光于一體的濕地公園。
夜幕降臨,落日余暉,將如詩如畫的風景又鍍上一層淡淡的碎金。此時,市民張大姐正帶著自家的兩個孩子在湖邊游玩。“我們住這已經兩年多了,當時就是看好了這邊的環境,4000多一平方米買的,現在覺得真值。”張大姐告訴記者。
遂寧市民的幸福生活似乎還在后頭。據遂寧市規劃局的負責人介紹,未來中心城市將形成“一湖、兩山、三廊、五契、多點”的綠地系統結構,一座“顯山、露水、亮田”的生態田園城市正逐步形成。
市民生活在如詩如畫的風景中,而村民也毫不遜色,過著另一種“桃源生活”。
白色的墻面,灰色的琉璃瓦,別墅式的二層洋房,一條嶄新的水泥路自門前過,路邊各式的小花爭奇斗艷,時有小橋流水穿插其中……這里是蓬溪縣天福鎮獅山村。
正值午后,獅山村老年活動中心門口也熱鬧非凡,一群大爺大媽正聚集在門口,或打麻將,或喝茶聊天。65歲的甘大媽也帶著自己2歲的外孫女在此玩耍。
“這幾年,我們可過上好日子嘍,住上了新房子,周圍的環境也好得很啊!”甘大媽告訴記者。
盡管甘大媽的兒子兒媳都在北京工作,多次接她一起到北京生活。可甘大媽表示她還是愿意住在獅山村,“還是這兒好啊!”甘大媽說。
獅山村是典型,但卻絕不是個例。在遂寧,類似獅山村這樣的鄉村還不在少數,遂寧還給這些村莊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名字:幸福美麗鄉村。
據介紹,為了打造幸福美麗鄉村,遂寧把新農村綜合體和聚居點建設、舊村落改造提升、傳統院落民居保護作為基本形式,統籌考慮,提倡“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的做法,保持了“房前屋后、瓜果梨桃、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和農村風貌。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啟動建設幸福美麗新村68個,建成各類新村聚居點2100個,建成新型民居7.3萬戶。
“我們理解,推進綠色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讓人們既能體驗高度發展的現代文明,又能享受農村舒適恬靜的田園生活。”楊洪波說。
生態文化塑造新風尚
觀音湖,觀音繡,觀音福錦……在遂寧,與觀音和佛教相關的地名隨處可見。其實,自古以來,遂寧就與觀音和佛教有著解不開的情緣。
著名的觀音道場靈泉寺和皇家觀音道場廣德寺享譽國內外,數百年來香火鼎盛,而與觀音相關的傳說也被遂寧人世代傳頌。如今,觀音文化已經延伸至遂寧人的生活中,全市76處地名均與觀音相關。
挖掘文化資源,發展“綠色產業”。遂寧不僅要打造生態山水城、現代花園城,還要打造觀音文化城,將生態文化和觀音文化相融合,體現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匯。遂寧依托觀音文化這一文化源頭,制定完善了《遂寧市文化產業布局規劃》。觀音湖休閑度假區、西部水都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事實上,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除了產業更加高效、環境更加優美、城市更加宜居以外,我認為最大的變化還是人民群眾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現在,綠色理念已經根植于376萬遂寧人的心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遂寧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楊洪波說。
遂寧市體育場,綠色生活博覽會的舉辦地。雖已接近尾聲,但四處林立的眾多商家的綠色宣言依稀能讓記者感受到當日的熱鬧場景。
據楊洪波介紹,這已經是政府舉辦的第二屆綠色生活博覽會了,目前遂寧綠色產品采購率超過80%,“遂寧造”綠色產品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居民節能家電使用率達到70%。
與此同時,遂寧還實施了綠色生活計劃,開診綠色生活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等活動,建成綠色社區100余個。
如今,“青山綠水養眼、生態產品養身、觀音文化養心”已成為遂寧最耀眼的城市名片。
“生態農業、循環工業、持續的服務產業形成了整個遂寧綠色經濟發展的基本內容,它的基本邏輯是以生態環境作為生態資源,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生態資本轉化為生態產業,生態產業轉化為生態市場,在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的轉變過程中,實現結構增長。事實上,遂寧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指數,還要追求百姓的幸福指數,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和諧相融。”季鑄這樣評價遂寧的綠色之路。
編輯:羅韋
關鍵詞:遂寧 綠色 生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