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習近平在《求是》上都談過些什么
談社會主義
2008年第07期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
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認識和科學回答三大基本問題,這就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對這三大基本問題的認識程度和把握程度,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理論的創新程度、豐富程度和深刻程度。
談理論學習
2007年第09期
善學善思 善作善成
要做到“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就必須具有“望盡天涯路”那種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就必須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中領悟真諦。從而,以領導干部自身善學善思、善作善成的表率作用,扎實推動學習型政黨的建設。
談基層工作
2006年第21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基層是社會的細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以說,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古人講,“善為治者,貴在求民之穩,達民之情”。把基層基礎工作做扎實了,利益關系得到協調,思想情緒得以理順,社會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就能得到及時化解,各種矛盾沖突就能得到有效疏導,社會和諧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礎。
談農村建設
2006年第08期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 深入開展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必須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在于搞好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建立和完善保持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強勁動力。浙江省委提出,要使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工程,以先進性教育活動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檢驗先進性教育活動。
談黨員先進性
2005年第05期
省級領導干部必須帶頭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育活動中,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黨員領導干部發揮帶頭作用,為廣大黨員作出表率,是搞好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關鍵。”“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都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帶頭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這既可以給廣大黨員作出示范,也有利于取得領導教育活動的主動權。”保持先進性是我們黨對全體黨員提出的總要求,但是對普通黨員和黨的干部的具體要求又是不同的。省級領導干部作為黨的高級干部,處于重要崗位,負有重大責任,起著關鍵作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黨的隊伍的中堅。因此,省級領導干部應該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投身于先進性教育活動,帶頭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談為官之道
2004年第19期
用權講官德 交往有原則
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這一重要要求,著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談社會穩定
2004年第3期
妥善化解社會矛盾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抓住根本,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高度關注民生,注重統籌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做好維護社會穩定這件大事。
談生態建設
2003年第13期
生態興則文明興
推進生態建設,打造“綠色浙江”,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們對國家、對浙江人民、對子孫后代的莊嚴承諾。
談新農村工作
2002年第16期
努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的新形勢下,如何探索和盡快形成一套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村工作新機制?
談人民群眾利益
2001年第19期
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我們黨歷來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千方百計地為人民群眾謀取最大利益。
談經濟結構
2001年第4期
調整經濟結構要從實際出發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已經成為全黨的共識。如何根據本地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制訂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路,是能否搞好結構調整的關鍵。
談解放思想
1999年第1期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一以貫之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由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法寶,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談經濟發展
1996年第10期
扎扎實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一項關鍵措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從福州市近幾年經濟發展的情況看,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至關重要。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習近平 求是 深化改革 群眾路線 改進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