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九三學社中央: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原標題:七載磨礪 始得玉成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做出全面部署。九三學社中央近年來就科技體制改革的調研成果在此次出臺的《方案》中多有體現。
消息傳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不由得感慨道:“九三學社多年來堅持圍繞科技體制改革問題參政議政,看到這么多建言獻策的內容被吸收采納,非常受鼓舞!”
建言能引起決策部門的重視,是因為提出的建議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建言能在關鍵的時間節點起到“臨門一腳”的作用,是因為提出的建議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打磨。
時間回溯200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的韓啟德要求全社上下充分發揮界別優勢,用5年時間全面加強以“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為主題的參政議政工作,直面科技成果管理體制落后、科技投入分散、開放共享程度低、資源使用效率低等科技體制改革中難啃的“硬骨頭”。
硬碰硬,就要量體裁衣、有的放矢。韓啟德提出在做好課題中長期規劃和具體計劃時要“三加強”,即加強系統性,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涉及很多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理清其相互制約和影響的關系,立足中國國情,吸收外國經驗,區別輕重緩急和難易,實現小步、連續、快進;加強深入性,深入分析問題本質,找到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目前難以操作,長遠卻能實現的戰略性解,提出具有方向性的改革建議,與此同時,提出沿著這一方向前進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第一步;加強創新性。在系統和深入分析基礎上,抓住關鍵和薄弱環節、急需和可能解決環節,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發現問題求解的突破口,尋求目前有可操作性,能較快見效的創新解。
當年5月,九三學社中央成立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為組長,另外5位副主席為副組長的“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課題組,開始了長達7年的解題之旅。
7年時間,九三學社中央“促進科技發展和自主創新”課題組調研足跡遍布海內外,北上廣江浙鄂,德國、芬蘭、愛爾蘭、美國、加拿大,馬不停蹄;座談對象涵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負責人,專家學者和科研工作者,面面俱到;精準定位廣大科技界社員和社外專家采集專近萬份調查問卷,形成數萬字調研報告,實事求是;數十份提案、“直通車”建言,直擊現行科技體制中的沉疴宿疾,針針見血。
參政議政必先知政,建言獻策首要懂策。長期、持續、有針對性的“精耕細作”,九三學社中央對科技體制改革問題的求解之“準”、“對”、“透”,凝聚在報告的字里行間。
2009年,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撰寫的《國外科技宏觀管理體制調研報告》明確指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多層次國家科技咨詢協調決策機制,成立國家科技咨詢(顧問)委員會。”這和《方案》里所提“建立戰略咨詢和綜合評審委員會”不謀而合。
2009年,九三學社中央在《我國科技創新與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建立科技政策執行和協調委員會;建立科技項目的決策、執行、監督、評估相分離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2011年,韓啟德致信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建議進一步強化國家科宏觀決策實施中的統籌與協調管理,增設國家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全面調查基礎上制定科技資源整合方案;建立涵蓋國家全部科技項目的統一管理平臺;通過重組、聯合等方式促進科研機構整合。建議建立直屬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組建若干基金委員會,直屬國務院領導,負責相應項目確定和來自政府資金的分配,而科技部等政府分管部門則專心于指定宏觀科技政策及評估和監督等。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九三學社 科技 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