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自身建設 自身建設
上海市工商聯召開主席會議、常委會議、執委會議
加大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工作力度。發揮上海走出去“橋頭堡”作用,與蘇浙兩省共同開展“外交官與民營企業家交流活動”,搭建長三角民營企業與外國駐華使領館的交流平臺,全年接待境外來訪團組59批437人次,組織各類出訪團組10批101人次,參加各類外事活動20多次,涉及40個國家和地區;為民營企業申辦和換領APEC商務旅行卡24人次,幫助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服務支撐。
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創新步伐,組織民營企業參展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組織6家科技裝備業高新技術企業參加2014上海第三屆軍民兩用技術促進大會暨項目對接會,推薦并申報全國工商聯科技進步獎,向第七屆熊貓杯科技企業創新獎評委會成功推薦15家企業、6位企業家、2位基層工作者。全年共組織133家民營企業赴外省市參加經貿投資活動12次;415家民營企業參加15次外省市在滬的經貿推介活動,意向投資項目簽約資金人民幣260億元;定向捐贈支出1778萬元。
加強調查研究,探索建立市工商聯第三方評估機制。與市統計局、市稅務局、市人力資源勞動保障局等九家單位合作建立民營經濟運行監測平臺,每季度反映全市民營經濟運行情況,所形成的四份報告均被市委、全國工商聯錄用。探索建立公共基本法律服務平臺,積極參與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機制。參與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優秀人才專項調研,逐步形成全市工商聯系統青年創業者培養工作的組織網絡和工作機制。
2015年市工商聯將繼續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團結、調動、發揮、挖掘一切可調動的非公經濟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不斷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長效機制作用。舉辦中心組專題報告會,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進一步凝聚參與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識,增強形勢發展研判與分析能力、創新意識和法治意識;進一步完善摸底調查、政企溝通、培訓互動、正面引導、協調推進等長效機制,加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建設,動態了解思想狀況和思想動向,把握工作主動權;深入企業和基層,開展交流,挖掘典型,進一步完善與本市主流媒體溝通和新聞發布機制。
推進服務平臺和機制建設,引導廣大非公有制企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轉型發展。發揮市民營經濟聯席會議牽頭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的重要作用,切實推進“發揮中小企業在推進上海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等七大議題,協調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普遍性、瓶頸性、關鍵性問題,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通過建設、打造和完善融資服務平臺、創新成果展示推廣平臺、民營企業對外合作交往平臺、全球范圍滬商平臺、滬港澳臺聯動平臺、工商聯會員發現和發展平臺、民營企業依法維權平臺、加快咨詢服務平臺建設、信息化平臺,進一步推進與政府職能部門及有關單位交流合作機制、非公有制企業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民商事協調機制建設,充分發揮非公經濟積極作用,引導廣大非公有制企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轉型發展,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出貢獻。
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完善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優秀人才發現推薦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工商聯組織數據庫、人物庫的更新補充,實現動態管理;加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青年創業者的教育培養工作,發現和掌握青年創業者隊伍中的先進性、代表性人物,培養和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注重自身隊伍建設,認真研究社會組織管理體制調整和上海街鎮職能轉變對工商聯基層商會工作帶來的影響,確保工商聯與商會組織關系不斷、工作聯系不斷;深化工商聯理論研究,提升以改革創新、法治思維促進“兩個健康”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制度落實和干部培訓;通過大會發言、團體提案、情況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種渠道積極建言獻策,提高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能力。
市工商聯(商會)主席(會長)、副主席、秘書長、咨詢委員會成員、副會長、常委以及市委統戰部相關處室、市工商聯各部室負責人、部分民營企業家代表、行業商會代表近200人參加會議。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上海市工商聯 常委會議 執委會議 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