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僵尸肉”多為國外過期戰備肉 流向二三線城市
三問 什么客戶在買“僵尸肉”?
二三線城市的小餐館消化
在過期肉流向國際市場中,肉制品銷量顯著增加的中國首當其沖。其實,長沙海關破獲的“僵尸肉”走私案也并非首次出現。去年10月,長沙市工商局曾檢查湖南紅星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查獲豬肚、鳳爪、豬腳等動物產品25.3噸,大多數超過保質期24個月,部分進口凍肉沒有入關證明,涉嫌走私。
6月24日起,新京報記者連續走訪北京東城、豐臺多家菜市場、肉類批發市場發現,北京市場普遍供應冷鮮肉,鮮見凍品出售。多位商家稱,出售的肉類均為現宰,不存在冷凍肉。所以,陳年凍肉在零售市場很難見到。
那么,“僵尸肉”都到了哪里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走私肉已形成一條完整的再加工、分銷產業鏈,重點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走私肉從香港入關后,主要銷往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市,目標客戶就是小餐館。”一位接近分銷渠道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類過期凍肉的進口價格非常便宜,也沒有檢驗報告。為躲避檢疫監管環節,分銷時也會避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重點向二三線城市的餐館供貨。“這類肉存放時間過長,為保持外表的油亮也會注水,用手摸時表面有黏稠感。”
在這張走私銷售網絡中,形成了駐點團隊、環環相扣的嚴密模式。該人士稱,走私肉由國外運往香港等口岸,再通關進入廣州等集散城市,經過分割、再冷凍后銷往全國各個渠道。同時,廠房跟凍庫往往建在偏遠郊區,運輸時由好幾批車隊走不同線路,每個地點和環節都有對口人員接應,直接銷往飯店、餐館。
另一位從事烏拉圭牛肉進口的香港貿易公司負責人林某還告訴新京報記者,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在業內實際并不多見,只有在國外部分冷庫盤點時才會流出,超出保質期1~2年的凍肉才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據他透露,進出口肉類貿易周期較長、交易量龐大,一旦出現積壓過期,就會有大量經銷商找上門,“提出以40%~50%甚至更低價格全部收購。”
四問 “僵尸肉”能測出存儲時間嗎?
“肉齡”檢測難 無法判斷實際時間
多家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和專家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根據目前技術手段,一般能對肉質的感官、微生物等指標進行檢測,以此來判斷其是否過期,但很難直接判斷出陳年凍肉的實際存放年齡。
國內現有的肉制品檢測標準為 GB2707-2005鮮(凍)畜肉衛生標準、GB/T 1723-2008鮮凍分割牛肉等衛生標準。其中,對肉制品檢測集中在色澤、黏度、氣味等感官指標,凍禽解凍失水率、揮發性鹽基氮含量等理工檢驗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等微生物指標。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理事長南慶賢介紹,陳年凍肉在長期儲藏中表面會出現發黃、發褐甚至氧化發黑,其肉質細胞中的營養早已流失,纖維質也發生變化。而“進口走私中儲藏環境很難保證,車內一旦到達0℃以上的解凍條件,凍肉化開后會迅速滋生細菌導致腐敗。這時候即便再次冷凍,肉質還是存在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病菌。”
針對“僵尸肉”,目前江西、廣東、黑龍江、安徽、重慶等多省市食藥監局已展開了專項整治,批發市場、大型倉儲食品凍庫、餐飲企業重點檢查凍肉來源是否合法、是否超過保質期。
有食藥監局要求,凡是銷售進口凍肉產品的,一律要求經營和提供海關和出入 部門出具的有效合格證明。對未提供相關證明的,一律停止銷售、下架封存并做好登記。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棟 實習生 楊潔
編輯:趙彥
關鍵詞:僵尸肉 國外過期戰備肉 流向二三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