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聚焦非法集資類犯罪辦案困境:執法標準不夠統一

2015年08月12日 08:46 | 作者:徐日丹 張劍 | 來源:檢察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聚焦非法集資類犯罪辦案困境:執法標準不夠統一

 

1

 

非法集資嫌疑人接受訊問。

 

2

 

卷宗之多,足見案情之復雜。

  馬某等3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30名投資者報案、涉案金額約1.23億元;韓某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涉及京冀魯等地3000余名投資者,涉案金額3億余元……記者日前從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獲悉,非法集資類犯罪手段翻新,表現出難以識別的新型P2P模式,涉案金額動輒過億,并且呈井噴式發展,已經成為常態性經濟犯罪。面對非法集資案件新特點,公眾如何防范、執法和司法部門如何打擊?記者進行了采訪。

  發案數量與金額“井噴”

  非法集資類犯罪已成常態犯罪,涉案金額動輒過億,P2P網貸成重災區

  朝陽區檢察院近年來受理涉眾型非法集資類案件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兩個罪名。據統計,2013年至2015年6月,該院受理上述兩類案件79件308人,涉及投資者1.9萬余人,涉案金額150.28億元。其中,2015年上半年非法集資總涉案金額已超過2013年總涉案金額近7倍。

  對于當前非法集資類犯罪發案情況,該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傅強用“井噴式爆發”加以形容。

  “此類犯罪已由非常態類經濟犯罪轉變為常態性經濟犯罪。”傅強告訴記者,從該院的辦案實踐看,近年來非法集資類犯罪發案數量、涉案人數和投資者人數均大幅度上升,單案涉案金額動輒過億,投資者投資從早期的幾千元、數萬元,發展到現在的幾百萬元、幾千萬元。

  談到非法集資類犯罪井噴式發展原因,該院偵查監督一處副處長郭佳分析認為,金融市場法律法規不健全、市場行為不規范是主因,大量具有高風險的資本運作模式未完全納入相關法律規范之內。

  “部分人投資觀念不正當、不健康,夢想一夜暴富;部分投資者以投機為業,漠視投資風險;少數獲利者的引誘致使民眾失去判斷力;中小企業缺乏融資渠道等也都是導致非法集資類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郭佳補充道。

  郭佳介紹,該院2015年上半年辦理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以P2P理財為名吸收存款的方式最為突出。從法律上講,P2P網貸模式由貸款人、借款人、網絡中介三方構成,網貸平臺因只提供居間中介服務,不吸收公眾資金,一般不承擔投資風險,不對投資者所提供的本金收益予以擔保。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缺乏信用擔保、準入門檻低等原因,部分網絡P2P貸款平臺宣稱的“風險小、無抵押、手續簡便”,實際上變成一種斂財手段。

  該院辦理的孫某P2P網絡借貸平臺非法吸收社會公眾資金案就是典型。2013年4月,孫某通過代辦公司成立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他人購買P2P軟件并聘請技術人員建立“里外貸”網絡借貸平臺網站,在網絡上“高調”宣稱僅為借貸雙方提供居間服務并承諾高額收益,實際操作上將所吸收的社會公眾存款存入孫某個人賬戶,不到兩年時間網站注冊人數高達1.8萬余人,涉案金額達4億余元。

  辦案檢察官分析,在這一案件中,網民之所以身陷騙局,一是犯罪嫌疑人設定的投資額為50元起,投資門檻低,降低了投資者的警惕性;二是網貸平臺對外承諾公司所有股東對投資者的資金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進一步打消了網站借貸人的疑慮;三是網貸平臺以借款標的形式呈現出多種不同收益回報的理財產品,能夠滿足各類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但實際上,該平臺并沒有公開借款人的相關信息,絕大多數借款標的均為虛構。

  2015年2月,針對P2P網絡借貸平臺成為非法集資“重災區”,銀監會新設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將P2P行業劃入監管;央行目前也已對“以開展P2P網絡借貸業務為名實施非法集資行為”作出了界定。

編輯:玄燕鳳

01 02 03

關鍵詞:非法集資類犯罪辦案困境 執法標準 統一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 | 看a在线先锋影音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骚虎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