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30年寂寞收藏路,揭開齊白石印章背后的“金石緣”

2015年08月17日 10:55 | 作者:顧學文 鄧為依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王文甫最大的樂趣是把玩自己的收藏品。

王文甫最大的樂趣是把玩自己的收藏品。

 

  單刀直入,縱橫恣肆,酣暢淋漓,齊白石的篆刻創作具有極高的藝術獨創性。出生于書畫之家的王文甫第一眼看到一方白石印章,就被深深吸引。此后,王文甫花費30年集齊了齊白石為陸質雅所治的500多方印章。

 

  回憶這個過程,王文甫感覺像是在剝洋蔥,一層一層地剝開,那些塵封在歲月里的過往,便一點一點地露了出來,卻也帶出了沖眼的辣味,讓人淚流。

 

陸質雅(左)與兒子一家在公園游玩。

陸質雅(左)與兒子一家在公園游玩。

 

  一見鐘情 再拮據也要買下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少港臺同胞來大陸收購書畫作品,自然地就形成了一種交易行情。因為我出生于書畫世家,與書畫的淵源頗深,自己又喜歡收藏書畫,便慢慢開始參與書畫作品的交易,并從中交到了不少朋友。

 

  那時候,我家住在淮海路與華山路交界處的一棟三層樓房里,客人進進出出。

 

  第一撥客人,胡子一把,是我爺爺王康樂的畫友。有時,這些老先生也會去我父親王克文的畫室敘談,因為父親是研究美術史論的,在大學里教書。

 

  第二撥客人,是我媽媽在電影制片廠的同事。《芙蓉鎮》拍攝時,導演謝晉常來找負責美術設計的媽媽商量。

 

  第三撥客人便是我自己的了,我從事書畫交易的貨源也主要來自我“朋友圈”里的這些小伙伴們。他們也大多出身于書畫世家,畫是各家的“土特產”,他們常常把家中的畫弄出來賣給我,或者換我的電影票。因為媽媽工作的緣故,我兜里常有緊俏的內部電影票。有一次,一位伙伴急于拍女友及未來丈母娘的馬屁,用一幅好畫,和我換了三張內部電影票。因為參與藝術品交易,那時我身上常帶著“巨款”——一種“定活兩便”的銀行存折,等同于現金,可以流通。我常把一疊存折放在上衣口袋里,還故意露出一只角。現在想想,那時的我可真是“得瑟”,只曉得做生意賺鈔票,根本不懂收藏。

 

  在我的“社交圈”里,有一位對我的收藏生涯至關重要的人,他就是陸質雅的后人——余師,雖然當時我完全不知道陸質雅是誰,甚至根本沒聽說過陸質雅這個名字。

 

  余師長我10歲。有一天,我去余師家,他拿出一方小印章給我把玩。印章用的是普通的青田料。我當時不懂篆刻,但卻莫名地對它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非我莫屬的收藏欲望。我把印章拿在手里仔細查看,當我看到邊款上刻著的“白石”兩字時,一下子驚呆了。從小到大,不曉得多少次,我從書上、從長輩們口中聽到這個名字。我當即想買下這方印章,余師卻撇著嘴說:“是小東西,沒啥意思。”但在我的堅持下,他最終將印章轉讓給我,價格好像是幾塊錢一個字。由此,我收進了人生中的第一方白石印。

 

  后來,我跟隨朵云軒的金石研究專家莊澄璋先生,對齊白石篆刻藝術有了深入的了解。收藏印章,刻面是關鍵,而非人們一貫追捧的石材。齊白石篆刻尤勝于繪畫,我現在所收印章中,很多是陸質雅命句、齊白石篆刻的合創作品,陸質雅文學功底了得,齊白石更是用刻刀為這些文字增添力量,使得這些印章有著一種無邊的魔力。

 

  之后,余師又陸陸續續、卻又是不斷地把白石印拿出來,他說拜托我幫他找買家。看得出,他自己也很喜歡這些印章,但他喜歡追求生活品質,錢總是不夠用。我對印章越愛越深,哪里會去找買家來買,而是我自己想盡辦法,不管用錢還是用物,必得向他換來了白石印才甘心。

 

  1981年至1987年間,我收到了百余方白石印,但體積較小,石材普通。盡管如此,購價卻在逐年上升:如1981年開始時是每字五元,第二年就直接漲到每字十元了。

 

  1987年,我去美國留學,開始在異國他鄉為生計掙扎。很快,余師也去了另一個國家。或許是適應性不強的緣故,他在國外生活得比較艱難,因此時常寫信、寄印給我。很多次,我自己也幾乎身無分文,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手里摩挲著余師寄來的印章,又舍不得退回去。至今記得有一次寄來的印中有一對雞血對印,美妙無比。白石老人在邊款上刻著:“質雅先生出佳石兩對,屬余刊之。此二鈕色若形霞之與白云,質溫潤如可人兒。白石記于舊京。”

 

  我攥著這枚印章,手一直在抖;放下印章,心里又掂量起錢來,連著幾天,整宿整宿地睡不著。在收藏白石印的這些年間,這樣令我夜不成寐的情景時常出現。我太愛這對印章了,沒辦法,只得四處籌錢,又賣掉了自己的舊藏,才總算拿下了這對雞血對印。

 

  慢慢地,我在美國站穩腳跟,甚至有了自己的企業。而從這個階段開始,余師拿出來的印章也越來越精美,無論是材質還是尺寸,較之以前都有明顯的提高。當然,價格也漲得厲害。

 

  進入2000年后的數年里,余師將最后一批印陸續轉讓給我,這批印是齊白石的銘心絕品,代表了齊白石篆刻藝術的最高水平,而我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到2010年,齊白石為陸質雅所治的500多方印章,全部被我收入。

 

  整整三十年,我一方一方、一批一批地收藏,終于有了個圓滿的結局。

 

齊白石為陸質雅刻:廬在咸陽古道間

齊白石為陸質雅刻:廬在咸陽古道間

 

  精美印譜 引來執著解謎人

 

  當擁有的齊白石印章越來越多時,我心中的謎團也越來越膨脹:反復出現在印面、邊款中的陸質雅,究竟是何許人也?

 

  謎底在我遇到北京的文化學者孫煒后,慢慢揭開。

 

  是精美的印譜引來了孫煒。當時,我為白石印做拓、集冊、出書,引起了收藏界極大的關注,很多人尋印而來,孫煒便是其中一位。他曾經在別處見過少量的齊白石為陸質雅所治印章,正在浩瀚歷史中找尋陸質雅的蹤跡。我常常覺得,我和孫煒好像是這些白石印的兩個支點:我做收藏,是挖掘齊白石的藝術之美; 他做考證,是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挖掘過往。兩點合璧,才讓我的收藏有了學術考據的支撐。

 

  孫煒認定了齊白石為陸質雅所治印章,是尋找陸質雅身份的重要線索。在齊白石為陸質雅所治的多方印章中,有 ‘咸陽人’、‘春風無不近咸陽’等印文,為此,他求詢陜西和西安兩級政協文史委,但都沒有結果。此后,他又求教國內外多位收藏家和學者,甚至向正在編纂“中國人名大辭典”的著名古籍學家、錢鍾書先生的助手欒貴明求助,也沒有結果。

 

  但他不愿意放棄,北京拍賣行的朋友告訴他,出現在拍場的齊白石為陸質雅所治印章均來自上海。于是,他頻繁往返于京滬兩地,一邊繼續在故紙堆里尋覓陸質雅蹤跡,一邊也找尋像我這樣的,與陸質雅、白石印相關的人。我們便是在那樣的情況下相識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煒結識了陸質雅的獨子——著名教育家、生物學家陸時萬教授。但是,僅僅兩個月后,98歲的陸時萬就駕鶴西歸。不過,在陸時萬女兒們的幫助下,他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陸質雅的層層面紗。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王文甫 收藏 齊白石印章 篆刻創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97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