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資委就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2015年09月13日 19:47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原標題: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國務院國資委主要負責同志就《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題: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國務院國資委主要負責同志就《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趙曉輝、華曄迪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毅就《指導意見》制定和實施有關問題,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

  問:請您介紹一下《指導意見》的起草背景。

  答: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涌現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增強我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總體上是好的,廣大職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國有企業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布局結構等方面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面向未來,國有企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更加重大。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對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于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對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我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對于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國有企業改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門作出重大部署,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部署,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國務院國資委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聽取意見,起草了《指導意見》。文件稿經多次研究修改后,先后提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并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公布實施。

  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指導意見》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適應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資本效率為中心,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要堅持的五項原則。一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把握的根本要求。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三是堅持增強活力和強化監管相結合,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把握的重要關系。四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五是堅持積極穩妥統籌推進,這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采用的科學方法。

  問:請您談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答: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更趨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善于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干企業,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圍繞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要抓好六項重點任務。一是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二是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業內部用人制度改革。三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四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五是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嚴格責任追究。六是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切實落實企業反腐倡廉“兩個責任”。

  問:對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把國有企業打造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充分激發和釋放企業活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指導意見》強調,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堅持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堅持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相結合,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一是依法落實企業自主權。繼續推進簡政放權,依法落實法人財產權和自主經營權;轉變國資監管機構職能,由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切實落實和維護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法無授權任何部門和機構不得干預。二是推動企業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以推進董事會建設為重點,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實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業內部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合理流動機制。三是促進企業公平參與競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

  問:圍繞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要求,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方向和重點。為此,《指導意見》提出:一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的轉變。該管的要科學管理,決不缺位,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決不越位,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一級企業,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二是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保值增值責任。三是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四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加強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問: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措施?

  答:《指導意見》明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以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目標;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要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實行同股同權,切實維護各類股東合法權益;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加快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政策、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開展多類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逐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要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通過市場方式,以公共服務、高新技術、生態環保、戰略性產業為重點領域,對有發展潛力、成長性較好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重組等多種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在試點取得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推進。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依法依規、嚴格程序、公開公正,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產流失。

編輯:曾珂

01 02

關鍵詞:深化國企改革 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 國資委答記者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啊v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有码中出 |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