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國企改革方案出臺 解讀改革方案要點(圖)
多個領域將突破
國企分類、國資管理、黨的領導……改革方案比較全面地回應了當前針對國企的熱點輿論,有很多亮點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在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包括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等。
季曉南認為,作為總體框架型的文件,《指導意見》比較全面,也有很多亮點和突破,比如,分類改革、管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黨建等等;又比如,提出允許將部分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在少數特定領域探索建立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等等。
國企分類改革是長期以來困擾國企改革的問題。《指導意見》將國有企業分為公益類和商業類,并根據不同類別進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等,提高了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
“國有企業類型多樣,既有公益性的,也有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即使在一個公司,比如中石油內部,既有具備自然壟斷特點的管網業務,也有行政壟斷的上游勘探開發業務,還有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煉油和下游零售業務。如何分類,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李錦表示,“《指導意見》對商業類國企的改革比較寬松,股權形式多樣,考核側重于經濟指標,包括資本價值、業績指標和競爭能力。但在貫徹落實方面,誰來分,什么時間完成,還需要更明確,這也為分類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留下很大的空間”。
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問題一直是輿論的熱點。《指導意見》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科學界定國有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其他之間監管的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另外,季曉南表示,《指導意見》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類似表述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現,為下一步經營性國資統一監管指明了方向。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平臺,除了開展政府直接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試點外,將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建立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趙昌文認為,在新的國資管理體制框架下,下一步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的調整,將主要通過這兩類公司的市場化運作來完成。
李錦認為,《指導意見》允許將部分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在少數特定領域探索建立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兩種方式增加了國有資本的靈活性。
混改不搞拉郎配
混改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是對市場的尊重
近年來,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實踐中,既有成功經驗,也出現了一些偏差和誤解。此次《指導意見》提出,要穩妥推動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李錦認為,這體現了中央的謹慎態度,也是對市場的尊重。
在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改革上,《指導意見》也明確要試點先行,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穩妥有序推進。趙昌文認為,下一步在人力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由科研院所轉制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有條件最先實行員工持股和高管持股。
李錦表示,如果對國資流失缺乏有效的監管,可能造成國資大規模流失。因此,《指導意見》提出要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本流失,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企業國有資產的監督問責機制十分必要。
《指導意見》還指出,要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整體上市。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原則上都要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國有資本或各類非國有資本實行股權多元化,國有資本可以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也可以參股,并著力推進整體上市。
“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整體上市,特別是集團資產上市。這預示國家將大力依靠資本市場,對國有資產進行重組。可以預期的是,大量優勢資產將有望通過多種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輪重塑上市公司價值將開啟,這也是國資改革的重要一步。”李錦說。
“資產證券化未來將提速。”財富證券分析師趙歡說,目前國有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率不到30%,初步測算估計,未來幾年內將有30萬億元之巨的國有資產進入股市。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也表示,國企改革最終大多數還是會通過并購、重組、上市的方式進行,這對股市而言是利好。
專家表示,《指導意見》是我國發展新階段深化國企改革的行動綱領。隨著“1+N”國企改革系列文件中總體方案的出臺,新時期國企改革的目標、步驟、方向、重點都將進一步明確,下一步有關部門還將出臺若干配套的具體細化落實文件。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國企改革方案出臺 改革方案出臺 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方案 改革方案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