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共同奏響“一帶一路”的大合唱
民進中央建言“一帶一路”戰略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內陸人才走向絲路國家,吸引更多絲路沿線國家的學生走進來
“福建省也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明確自己的戰略優勢和目標。”福建社科院《亞太經濟》總編全毅說,“我覺得福建的優勢一個是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一個就是海外華人華僑的優勢,這些都是福建發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梁。”
“寧夏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中轉站,在現在是中間段的位置,”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副院長金忠杰說,“寧夏應借助這個優勢,提出將寧夏打造成為絲綢之路戰略基礎的構想,推進寧夏民族開放經濟實驗區的建設。”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研究室主任包安明重點關注了新疆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和引領必須進行跨區域環境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增進國家間的互信,推動‘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
中共連云港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曉江則希望,加快把連云港建設成為海陸聯動的綜合交通樞紐、面向“一帶一路”的開放門戶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有針對性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在民進吉林省委駐會副主委兼秘書長杜愛群看來,“一帶一路”投資項目的執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走出去”的企業是否有既熟悉沿線國情,又了解“一帶一路”政策、熟悉業務的高層次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人才隊伍建設的迫切性甚至超過了資金與技術的需求。”
遼寧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民進遼寧省委會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于占東也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遼寧省經濟轉型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機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充分利用機遇,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環節之一。
民進湖北省委會副主委葉青將“一帶一路”建設所需人才劃分為三大部分:一是服務于交通、信息、能源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貨幣金融互聯互通,可以理解為工程建設和經濟貿易人才;二是服務于區域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海上合作領域,政策的互聯互通,可以理解為區域政治和秩序人才;三是服務于區域性的語言文化、科技人文、衛生和旅游等互聯互通,可以理解為人文交流與合作人才。
“國際化資本運作人才、新型國際貿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信息人才、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管理人才都是‘一帶一路’迫切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杜愛群表示。
葉青建議在高校有意識地增設小語種專業與課程;促進內陸人才走向絲路國家,吸引更多絲路沿線國家的學生走進來。通過組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籌辦“絲綢之路各專項教育合作論壇”,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學科領域的大學校長、專家學者來華參會,促進大學合作。
于占東希望設立綜合性的中亞、東南亞、南美研究機構,從事多學科交叉性的基礎研究和對策研究,在此基礎上培養出了解各地區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法律、宗教等背景的人才。同時,建議在綜合性大學建立公共政策分析與評估機構,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特長的公共政策分析人員。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進中央 建言 “一帶一路” 戰略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