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海歸”人數首超出國留學人數
4. 創業是最鮮明特色
2015年可謂是新一輪創業潮元年。而這些年加速回流的海歸成為其中的生力軍。
2015年8月16日,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舉行,分別就海歸發展機遇、海歸技能優勢、互聯網+與海歸創新創業、政府如何為留學人員服務、新生代優秀海歸如何創新為主題展開討論。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致辭中表示,創業是當代海歸最鮮明的特征。
他還透露,目前,全國各級留學人員創業園達到305家,入園企業3萬家,超過五萬名創業人員在工作和創業。
另據了解,中國科協目前也正在試點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今年5月,國內首個試點在深圳掛牌,8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也在浦東國際人才城揭牌。
深圳市科協原主席、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院長周路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借鑒深圳民辦研究院的經驗,深圳“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希望更大程度發揮公益性的科技團體、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運用更加靈活的政策,吸引高層次海外人才回國創業。
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留學生組織歐美同學會為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各地分會也舉辦了各類幫助留學生創業的活動。據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介紹,該會過去5年來共舉辦了5屆 “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培訓班”,共有來自美、英、德、法、日等國家的152名學員參加培訓班,據不完全統計,共有44位學員成功創業,落戶上海及周邊長三角地區。
至于海歸為何熱衷于創業,今年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卓聘聯合對近千名海歸所做的調查顯示,58.3%的創業海歸看好國內發展潛力和國內好的創業環境,另有33.3%的海歸表示容易獲得親戚朋友等社會網絡的支持,8.3%的創業者擁有專利技術,相關領域國內市場良好。
上述機構發布的“2015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還顯示,實際上回國就業的海歸工作滿意度較低。接受調查的海歸中,僅有不到4成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滿意。結合海歸薪酬看,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實際上,8成海歸的薪酬在1萬元以下,但具有博士學位的人,三成希望月薪在1萬-2萬元。
而創業群體的海歸們對工作滿意度則大幅提升。有1/3的海歸創業者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情況表示滿意,僅有16.7%的海歸創業者對自己的事業表示不滿意,這遠遠低于海歸就業人士。
內蒙古90后女生小雅曾在澳大利亞留學,前年她回到深圳工作。兩年中,她頻頻跳槽,先后做過文案策劃、海外高端地產項目銷售等工作。“但一直不開心,每月收入跟上學時候的生活費差不多,而且跟周圍同事也有些難以溝通。”小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最近自己創業,推出自己的沙拉品牌,通過網上預訂,將新鮮營養的格式沙拉送到客戶手上。“雖然生意很小,但看到客戶喜歡我調配的沙拉,我也覺得很開心。”
調查還發現,海歸選擇創業城市的考慮因素主要集中在該城市是否有較好的人脈關系、產業基礎好、市場前景好、城市環境好等方面。其次是基礎設計、教育水平以及優惠政策的吸引。相比之下,房價和運營成本對創業者選擇創業城市的影響相對較小。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海歸” 留學 “海歸”人數首超出國留學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