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十三五”時期如何讓老區人民更幸福
江西政協: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廣西政協:加快推進左右江革命老區項目建設
本報訊(記者 肖亮升 通訊員 農超)《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今年2月獲得國務院批復,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老區發展迎來了新機遇。作為推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力量,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繼而聚焦“如何讓老區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將加快推進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項目建設列為專題協商議題。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圍繞加快推進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項目建設召開專題協商會。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唐仁健到會聽取意見建議,并為委員們提出的好建議點贊。
此前,自治區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深入老區有關市縣實地調研,多次召開座談會,并赴外省區學習相關經驗,梳理形成對策建議。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專題協商會中委員們建言的重點。“建議自治區加快實施‘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片片通民航’工程,進一步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支持。”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賴德榮建議。
重點解決影響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進中的突出問題,排除影響項目建設的各種障礙,營造良好的建設環境。調研組建議,加強與滇黔兩省溝通,共同協調解決涉及省際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善“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加快構建東西、南北貫通,通邊達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旅游、公共服務、沿邊、口岸、城市基礎設施等建設列入國家或自治區“十三五”規劃,切實解決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
“由于區域內貧困人口集中,自然條件差,帶動農戶穩定脫貧的支撐性項目嚴重滯后,在以競爭為核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單靠一家一戶的種養項目很難早日脫貧,就是脫了貧也很難鞏固。”自治區政協民宗委副主任胡德才認為,在堅持扶貧到戶的同時,要注重抓好相應的支撐性扶貧項目,扶持帶動區域性種養業的專業合作社和加工企業,帶動貧困農戶發展商品經濟。合理布局冷鏈、倉儲、網上交易為一體的區域性專業市場,為貧困農戶提供農產品交易平臺。
調研組建議,按照中央、自治區實行精準扶貧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戶制宜扶持貧困戶。結合“整村推進美麗廣西”工程,打造新一輪扶貧示范村。加大生態移民工程力度,對仍然生活在生存條件惡劣、不具備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村屯,實施整體性扶貧生態移民搬遷,早日實現老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目標。
“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培育特色旅游住宿和特色旅游餐飲,加強旅游商品研發與營銷力度,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增強旅游企業創新能力和提高服務水平。”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旅發委主任陳建軍提出,在喀斯特地質生態旅游、少數民族風情旅游、紅色旅游、無障礙旅游等方面做大做強,樹立區域性的品牌形象。加強與東盟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區域合作,促進多邊旅游合作與交流,將老區旅游融入世界旅游大格局中,不斷提高國際知名度,吸引外來投資。
“加快推進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項目建設,對于落實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廣西‘三個定位’要求,統籌左右江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強調,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圍繞革命老區的產業布局、產業發展、產業調整以及相關產業政策深入調研,為把左右江革命老區建設成為“活力老區、美麗老區、幸福老區、文化老區”建言出力。
編輯:薛鑫
關鍵詞:“十三五”時期 老區人民 江西政協 廣西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