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崖邊新鄉土中國 畸形彩禮大專8萬本科10萬 兒子不給父親看病而準備后事

2015年12月09日 09:38 | 作者:袁貽辰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一個人,說走就走了。一戶人,說散也就散了


是父親閻明的一個電話,促成了閻海軍7年前的那次清明返鄉之行。老人年紀大了,把清明祭祖看作頭等大事兒。在父親的堅持下,已好久沒回老家的閻海軍決定回去看看。


走到村里的十字路口時,這個穿呢絨外套的男人被一個瘦弱的老婦人叫住了。老人的兒子和閻海軍曾是要好的玩伴兒。如今快70歲的老人沒了老伴兒,一人獨住。


跟著去了老人的家,閻海軍卻止不住地驚訝:土坯房里,主屋的木桌結了蛛網,兒子婚房大衣柜上貼的喜字已變得殘缺,被罩上也落滿了灰。門外的院落里,雞糞、柴草滿地皆是。


老人說不清兒子如今到底在哪兒,又在干些什么。幾年前,在外打工的兒子接走了媳婦,后來又帶走了孫子。


象征性地吃了幾口老人招待他的食物——干硬如瓦片的饃饃,閻海軍走了。整個村子“死一般沉寂”,他的另一個兒時玩伴厲斌的家顯然情況更糟些,家里坯墻有些脫落,透過門縫望進去,院落里荒草叢生。


一打聽才知道,厲斌自初中畢業后便外出打工。幾年前,厲斌的父親去世,他回村處理完父親的喪事,便把大門一鎖,再沒有回來。“一個人,說走就走了。一戶人,說散也就散了。”他長嘆一口氣,城市化浪潮襲來,村里最明顯的變化便是青壯年勞動力的缺失。


村主任印證了閻海軍的判斷,“家家有人外出,少的一兩人,多的三四人,全村81戶中有15戶常年上鎖,多年不回家。”


祭祀的時間到了。閻海軍和10多個親戚一起搬上東西,來到先人的墳前,但添新土、磕頭、敬酒……這些流程的順序和規范,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小輩,都記不清了。年輕人都是臨時從外地趕回來的。“這些講究也到了該省略的時候,不簡化不行了。”閻海軍的大哥說。


大人們忙著燒紙磕頭,長在城里的小輩卻覺得稀奇,有的站在一邊兒看得入神,還有的吃驚地大叫起來。


上一輩的閻海軍突然有些惆悵。在他眼里,操著一口普通話的孩子,與黃土沉沉的崖邊格格不入。事實上,自己的女兒快上幼兒園了,哪怕是清明這樣的節日,也甚少來到崖邊,孩子一直被寄養在城市里的外公外婆家。


這在過去,幾乎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閻海軍幼年參加的祭祀儀式,家族里浩浩蕩蕩會去幾十號人。小輩中的男丁要提著燈籠走在隊伍最前方,祖先牌位被當家主事的人抱著,一群人到村口燒紙、放炮,隆重而嚴肅。


“崖邊雖然地貧民窮,但崇文尚禮的精神猶存,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他說。


一家人的聚會時不時還會提及曾經的歲月。那是一個熱鬧又充滿人氣的崖邊,一到年關歲尾,皮影戲、三弦、樣板戲……應有盡有。做木匠的二叔和爺爺常一起彈奏三弦,冬天崖邊雪大,父子倆燒起火,被蛇皮包裹的三弦發出滋滋的聲響。“我走過的地方喲……”搭配三弦悠長的聲調,山歌唱起來了。


不過二三十年的工夫,閻海軍再難尋到這些熱鬧的記憶。缺少了人氣的崖邊在夏天還未到來之時更顯“孤寂”,會彈三弦的人沒了,年關廟會簡化到只剩上香。他認為,傳統文化也受到了城市化趨勢下人口流動的影響,因為無法傳承延續,面臨消失的命運。


崖邊越來越安靜了。他的鏡頭掃過空曠的村莊,從冬天到夏天還是難見人影,更無人聲,唯有成群的烏鴉飛過時留下的聲響。


僅剩微弱的傳統還在延續。崖邊一帶喜好在屋子中堂的墻上掛畫,在后堂的墻上掛書法。就連不識字的二叔,都曾點名找侄子要過書法家魏岳嵩的作品。有條件的人還會把大門修成古典式的建筑,用砌好的瓦片鋪就屋檐,一派江南官居的樣式。


只是已經沒人說得清這么做的緣由了。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誰在崖邊 新鄉土中國 畸形城市化 農村彩禮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不卡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在线不卡日本v2019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天天免费在线看片 | 亚洲精品成a人片在线观看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