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四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四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加快推進品牌建設”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圍繞品牌特點構建中國品牌
品牌是個活的東西,是一種語言,它可以表達。品牌也是一種承諾,核心是質量,是技術,是服務,是一種信譽。歸納起來講,品牌是一種形象,也是一種認知。為此,建議:
一、 從標準著手。國家對各行各業產品有技術標準、質量標準。標準有一定的高度,產品形象和地位才有一定的高度。如,我國的汽車行業標準不夠高,汽車產品就無法在世界上受人尊重。
二、 打擊假冒偽劣。假冒偽劣產品的存在,對中國的品牌形象有很大傷害,也使我國轉型升級,品牌建設都受到影響。
三、 政府采購盡可能采用中國品牌產品,這對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影響,有很大幫助。
四、 做品牌不能急于求成。做品牌,要從點滴做起。國家品牌、民族品牌、企業品牌,具體到產品品牌,之間相互聯系。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是中國品牌的組成部分,是分不開的。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培羅蒙西服公司總經理金建華:振興中華老字號品牌
目前我國老字號品牌面臨的發展問題刻不容緩。為此,建議:
一、 制定中華老字號品牌發展綱要。品牌的生長是一個長期精心的培育過程,要經過幾代人努力,才能達到百年精品。品牌企業一定要有長期發展戰略,要堅持品牌的傳播、創新、培育,走品牌的國際化道路。同樣,國家有關部門一定要制定中國品牌發展綱要,特別在紡織、服裝、電子商務、家用電器等消費品行業當中,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二、 營造促進民族品牌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在2015年意大利世界米蘭世博會上,某一個中國男裝品牌在服裝工藝設計和世界大牌不分上下,但其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和認知度卻不高。為此,要從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角度出發,國家每年召開中國品牌大會,倡導營造良好的品牌生態環境。
三、 培育民族品牌的領軍人物至關重要。民族品牌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對品牌有深厚感情的領軍人物,要靠領軍人物和領軍團隊的努力得以實現。為此,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對中國民族品牌領軍人物予以培養指導,特別要指導獲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牌掌門人和領軍人物“走出去”,在國際化道路上引導中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全國政協委員、河海大學副校長陳星鶯:加強電商監管推進品牌建設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電商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但是與世界知名電商相比,我國電商品牌創建和成長時可享受的內外部有利環境有限,“品牌泡沫”、“品牌空心化”現象十分嚴重,電商發展也面臨管理方式不適應、誠信體系不健全、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為此,建議:
一、 建立政策法規制度,構建電商誠信保障體系。建立工商登記制度,確立各個電商主體從事經濟活動時的基本原則、法律地位、實體身份、電子簽約、信用管理、市場環境、消費者保護等基本規則;建立數據共享制度,促進部門間、區域間電商數據的實時互聯、監管信息的廣泛共享,發展電商可信交易保障公共服務,引導建立良性競爭的電商市場環境;建立監管執法制度,嚴懲制售假冒偽劣的電商和企業,追究網絡服務商引進假冒偽劣電商和產品的責任。
二、 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完善電商品牌發展環境。建立電商質量監督機制,在電商中積極推廣實體企業生產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借鑒實體企業的質量認證體系,建立電商品牌認證與評估體系;引導電商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建立“互聯網+”電商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發揮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優勢,為電商品牌成長營造清新輿論環境。
三、 引導企業建立電商平臺,利用網絡提升自身品牌競爭力。實體企業應建立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齊頭并進,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樹立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示范效應;企業應借助電商優勢,發展移動社交、新媒體、社交電商等網絡營銷新模式,擴大品牌影響;企業要與“互聯網+”相結合,以融合促創新,通過電商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
四、 完善財稅制度,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支持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寬電商企業的投融資渠道;支持銀行業借助互聯網技術發展網絡借貸、支付結算等業務,方便電商借貸和客戶網絡支付的需求;加大財稅支持,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對電商品牌以及相關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品牌 建設 企業 國家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