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新時期黨的統戰工作的環境變化與時代特征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在進行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工作中取得勝利的法寶,也是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要深入研究統戰工作面臨的形勢,扎扎實實做好統一戰線各方面工作,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積極力量。
從問題導向的思維出發,我們思考統一戰線的工作必須基于工作環境的變化。實際上,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們黨的統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中國社會的發展大大改變了過去中國城鄉二元差別的社會結構,城鎮化迅速推進,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農村人口。城鎮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人口的高度聚集,過去農村分散的生產和生活都在變成城鎮中人們居住、工作和生活在空間上的日益集中,這就造成人們之間交往范圍和頻度大大地擴展,人們交往的強化又必然使人們的思想日益活躍。城鎮化不斷擴展著人們的視野,提升著人們的文化素養,人們的主體意識和個性追求越來越顯著。這必然擴展統戰對象的人群范圍,增加統戰工作的復雜性和工作強度。
第二,中國社會的發展使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的領域和職業不斷涌現,新業態及其新的工作方式改變著原來人們對職業和工作的理解,這不僅使公民的職業分化日益繁雜——軟件編程員、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師、網站“小編”……如此等等,往往都是幾十年前聞所未聞的行業,而且使不同職業的人們之間的利益差異日益多樣化,不同人群的關注差異和視角差異日益微妙。在這種情況下,統戰工作更具復雜性和多樣性。
第三,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截至2014年,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7.5%,知識分子人群有了結構性的迅速增加,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科學家、學者、藝術家越來越多。知識分子是社會中思想最活躍的人群,也是輿論議題設置的主體。知識分子數量的增加不僅是量上的變化,量的增加也帶來知識分子內部的分化和相互激發,每個人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因相互之間的群體影響而強化,并且越來越成為新常態。學科分化、研究領域的擴展、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學者或知識分子數量的增加,都是原來比較清晰的代表人物的圖景變得日益模糊,不僅不同的知識領域的話語權力不斷此消彼長,而且同一個領域的學術影響力也迅速轉移或交替。
第四,中國社會一個重要的發展標志就是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中國已經深深卷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僅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而且是出國留學人員輸出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到國外旅游休閑也已經成為“尋常”之事。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上的任何思潮和文化變化都會很快影響到國內,不僅有西方借助其強勢文化推廣的所謂價值觀和話語體系,而且原教旨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思想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國內。這給統戰工作提出的新挑戰,從廣度和深度上來說,與過去相比都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第五,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弱化了社會成員的地緣紐帶和單位功能,不僅使社會從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而且使每個人的權利意識大幅提升。選擇職業和謀生手段的可能性和自由空間的擴大,使人們越來越獨立于自己的“工作單位”,過去分塊分條的統戰工作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社會現實。原來哪個單位出了問題,可以采取“誰的孩子誰抱回去”的方式;現在,不僅存在著“不知是誰的孩子”的現象,而且也出現了“自家的孩子也無法抱回”的現象。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統戰工作 時代特征 新時期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