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習近平訪問沙特、埃及、伊朗綜述:邁向共同發展新征程
文明對話新傳承
中東是人類古老文明的交匯之地,文化世界色彩斑斕。
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不僅傳遞了今日中國的發展活力,更帶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致敬,展現出“文明和諧之旅”的獨特魅力。
尼羅河畔盧克索神廟廣場,見證3400年風雨滄桑。21日晚上,習近平主席來到這里,與塞西總統共同見證2016年中埃文化年開幕。
中國古代編鐘的悠遠之聲在埃及神廟石柱間回響,中華古曲《漁舟唱晚》和埃及民樂《隆加舞曲》交相輝映,“千手觀音”舞蹈與“埃及之花”芭蕾同臺綻放,中埃歌唱家同聲高歌《阿依達》和《圖蘭朵》如癡如醉……兩大文明深情對話、光耀世界。
一路熱情贊嘆,一路深入交流。演出結束,習近平主席同塞西總統一道步行離開盧克索神廟。興之所至,兩位元首6次停下腳步,在古埃及恢宏的歷史建筑群中合影留念。
領導人的訪問安排,每一處、每一場,用意皆深。
沙特國王薩勒曼盛情邀請習近平主席前往他的出生地“四方宮”參觀,這里曾是薩勒曼父親、沙特開國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的王宮。
與群眾共同舞起沙特傳統的“劍舞”,品嘗阿拉伯咖啡、椰棗和傳統面點,觀看王宮內的圖片和陳設,聽薩勒曼國王的講述……習近平主席體會異域文化的動人之處,欣賞“四方宮”處處展現出的沙特傳統建筑獨具匠心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傳承,感受到阿拉伯民族的豪邁。
不同文明之間的眺望,形成人類社會多姿多彩的文化圖景,也從深處流淌出一個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尊重與感悟力。
從尼羅河西岸到河東岸的卡爾納克神廟,習近平主席感嘆:“這既是埃及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瑰寶。”
在會見伊斯蘭合作組織秘書長伊亞德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和伊斯蘭合作組織開展友好交往40多年來,確立了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社會制度的相處之道。
文化的真正魅力并非沉睡于歷史,而是要開創未來。
習近平主席此訪,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百千萬”工程,為推動中國同阿拉伯國家的文化交流注入動力。
開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譯,提供1000個阿拉伯青年領袖培訓名額,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和1萬個培訓名額,落實1萬名中阿藝術家互訪……未來,人才和思想將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文化的紐帶將把中國同中東國家連接得更加緊密。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習近平訪問中東三國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