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中國將第3次制定千萬減貧計劃 各級立“軍令狀”
舉措
全社會出擊匯聚“巨能量”
“以前我家住的是吊腳樓,人睡上面,牛睡下面,臭烘烘的。這幾年靠著土地租金、養殖場工資、奶奶的養老金,家里的生活越過越好。”廣西大新縣價屯村村民蒙美都說。
蒙美都生活的變化,得益于當地引入民營企業“造血式扶貧”。村民以土地出租、入股等形式和民營企業共建村企,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務工收入,生活穩步跨上新臺階。
從政府“單打獨斗”到全社會“握拳出擊”,我國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社會力量,廣泛凝聚各界合力,奏響扶貧開發最強音。
2015年10月末,國務院調整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此次調整新增了9個成員單位,包括中組部、國新辦、統戰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中國鐵路總公司等。
“扶貧成員單位增加中組部,意味著強化扶貧干部考核;增加統戰部,鼓勵民主黨派、黨外人士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金融系統在‘一行’之外增加‘三會’成員,表明未來金融扶貧的分量越來越重。”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分析。
吸納各界力量,著眼全面脫貧,扶貧開發早已不是扶貧工作系統的“內部事務”,而是各地方、各部門共同推進的大戰略。
1.行業扶貧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貧困地區多為山大溝深之地,興建道路成本高、難度大。面對這一難題,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大車購稅對貧困地區公路建設的投資支持力度,并通過“貧困深度系數”,對越貧困的地區疊加越優惠的政策。
各部門也紛紛發揮各自優勢,助力脫貧攻堅事業不斷走向深入。中央組織部牽頭制定省級黨委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辦法;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財政部積極增加中央財政扶貧投入;國土資源部專項安排貧困縣和老區縣用地計劃指標;水利部著力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2.金融扶貧
缺資金、貸款難,一直是阻礙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攔路虎”。為此,各地結合實際,不斷探索有效的金融扶貧創新手段:青海實施利用扶貧風險資金撬動10倍銀行貸款,助力農牧區發展特色產業;吉林省保險業擴大農業貸款抵質押擔保物范圍,緩解農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西藏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在偏遠地區設立“馬背銀行”“摩托車銀行”“汽車銀行”……
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專門成立扶貧開發事業部;中國農業銀行對貧困縣單獨安排信貸計劃;國家開發銀行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扶貧攻堅項目試點……
3.濟困扶危
2015年初,貴州省政府與萬達集團簽署協議,萬達集團承諾在5年內至少投入10億元,幫助丹寨縣人均收入翻番、實現整體脫貧,開創了民營企業“包縣脫貧”新模式。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踴躍參與到幫扶行動中。”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
在全國工商聯組織下,“萬企幫萬村”行動已經拉開大幕。全國1萬家以上民營企業將對口幫扶1萬個以上貧困村,為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寫下生動注腳。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減貧計劃 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