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上海姑娘江西男為什么能“紅”這么久

2016年02月16日 10:3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在上海姑娘“逃飯”的故事被質疑為“釣魚帖”之后,公眾卻不以為意,甚至依然借題發揮,他們為什么沒有覺得被欺騙被傷害,連以尋求真相為己任的媒體人,也覺得無傷大雅,任由乃至推助事件繼續發酵?

至今為止,我都不知道在上海姑娘與江西男的故事中,真相到底是什么?與以往許多網絡事件不同,此次輿論的焦點,并不在事件本身是否真實——盡管也有不少網文對“原帖”的不可靠提出質疑,卻似乎沒有引起足夠關注。就算是假網帖,沒有那個隨男友回江西老家吃了一頓黑乎乎無法忍受的飯就逃離的上海女孩兒,就算事件的發酵擴散是各懷心思的“炒作”,就算原本的那些憤怒批判有被人利用之嫌,可這個網絡熱點事件并沒有曇花一現稍縱即逝,而是保持著強勁的傳播力,不僅在朋友圈里經久不衰(要知道,能在網絡上持續流傳三五天的話題少之又少),連上海本地的報紙,還在15日刊發了制作頗為精美的整版文章——《放開那個上海姑娘》,眼見著又一輪的輿論熱潮將被掀起。

為什么一個“真相不明”的網帖能攪動如此大的輿論風波,以至于遠遠超過通常的“網紅”能量?它的背后,又是現實社會怎樣的輿論生態?

先是議題的開放性。一個上海姑娘春節跟男朋友回江西老家,看到一頓連齊整筷子都沒有的餐飯后,決定分手。如此內容,可以挑逗起各種各樣的議論,卻不帶任何的政治敏感性。最多可以上升到地域歧視(上海人“歧視”外地人,上海人又被所有外地人“歧視”)或者嫌貧愛富的政治(價值觀)高度,不在敏感禁忌的話題之列,也不會引發現實中的群體事件,因而在網絡上傳播也就暢通無阻。

它又是一個非專業話題,任何人都可以就此說幾句。比較一下同期出現的熱點話題“引力波”就會發現,這個重大的科學發現因其“相當專業”而使普通人完全插不上嘴,只能轉發一下專業人士的觀點,參與者“無話可說”讓傳播效果大大削減。在“引力波”的議題中,引發最多討論的恐怕是“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就人類首次探測引力波致信全校”,而討論已悄然從“引力波”轉到了高校改名上——麻省理工學院早該升格為大學了!借此嘲諷中國大學的改名熱。

可見,一件事能否成為公共話題的要素之一,是參與門檻,門檻越低參與度越高,像“孔雀女”“鳳凰男”之類的議題,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每個人的經驗就足夠“刷屏”。而這樣一個話題又是如此多元,說什么似乎都能沾得上邊,故而參與者眾。

它基本無害。網絡的江湖中,沒來由的網帖多的是,好些賺足眼球引發口水戰,帶來驚恐聲叫好聲罵聲一片的“網文”,很快就被證偽,甚至被認定為謠言騙局,被追責。遭遇了“網紅”的種種幕后操作和“網騙”的不良用心之后,人們對網帖的真實性,或多或少有防范之心。可為什么,在上海姑娘“逃飯”的故事被質疑為“釣魚帖”之后,公眾卻不以為意,甚至依然借題發揮?他們為什么沒有覺得被欺騙被傷害,連以尋求真相為己任的媒體人,也覺得無傷大雅,任由乃至推助事件繼續發酵?

因為即便故事是“假”,而其所映射的現實與矛盾卻客觀存在,于是,在更深刻更值得關注的“真”面前,“假”就變得無關緊要,雖然這種“視而不見”,在一定程度上,讓本該嚴肅的公共討論變得娛樂化。

另外,事件沒有給任何人帶來真實傷害。我們連“上海姑娘”是否真的存在都不清楚,也就談不上“人肉”之類的網絡暴力;它跟散布不實信息引發恐慌不同,作為現實婚戀中的真實場景,“孔雀女”“鳳凰男”的故事已經見多不怪,誰也不會覺得自己在這起網絡事件中浪費了表情受到了欺騙;它也不同于借“災難事件騙捐”,圍觀者并沒有遭受實際損失,因而也就聽之任之。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上海姑娘“逃飯”事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中文有码在线视频 |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片在线观看天堂 | 最新亚洲精品国自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