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快報 快報
司法系統高官連續落馬 專家:推進司法改革是治本之策
原因
法官群體出現腐敗有個人因素也有制度因素
談及法官群體出現腐敗現象的原因,莊德水表示,司法是社會公正的最后一條底線,如果連司法都不能體現公平和正義,那么公眾就會對社會、政府失去信任。從本質上說,司法權力涉及到立案、審判、裁決和執行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產生腐敗,司法權力的本質是司法權私立性。司法領域腐敗與其它領域腐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一定專業性,因涉及到法官的職業判斷、司法文書的使用及法律知識的運用。
他說,司法系統的腐敗并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現象,十八大之前也有相關案件曝光,諸如法官嫖妓、行賄受賄、法院執行不公等問題。
莊德水分析,法官群體本身是法律正義的守護者,出現腐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法官的個人因素導致的。他說,現實生活中,一些法官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和利益誘惑,不正確使用司法權力。有些法官抱怨級別低、待遇低、上升空間少,還有些法官在日常工作中常與律師打交道,律師的待遇及社會影響力遠高于一般法官,這些客觀因素誘發了法官腐敗心理,使其產生不良攀比心理和腐敗動機。
另外,還有制度因素。他說,在現實中,我國雖然已經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律體系,但是完備的、現代化的司法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現有的司法體制、執法環境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有些法院未能及時根據系統內部司法工作發展和黨風廉政建設需要完善相關制度,致使部分管理制度出現漏洞或流于形式,難以產生約束力和監督力。另外,有些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不強。所有這些都會給法官提供以權謀私的可能性。
莊德水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沒有一份職業能夠像法官一樣在“廉潔”方面要接受全社會近乎苛刻的挑剔,也沒有一份工作能像法官一樣在這一點更能觸動公眾的神經。司法腐敗之所以令人痛恨,其要害在于其摧毀社會公眾對國家法治的信心。
辦法
司法公開是解決司法腐敗的良藥 推進司法改革是治本之策
那么如何解決司法領域腐敗問題,莊德水告訴中國網記者,首先要為司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對司法判決實行終身追責制;實行司法公開;實現司法獨立;推進司法改革。
為何要為司法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呢?莊德水說:“有些司法腐敗的產生除了法官個人素質因素外,更多地與整個司法體制運行及法院系統的政治生態有關。有些高層領導利用自身影響力給法官施壓,要求法官做出不公正判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滋生腐敗問題。”
加強司法問責,對司法判決實行終身追責制。用嚴厲問責保證司法權力的神圣使用。要讓法官明白,每一個案件的審判、裁決和執行都有終身意義,不會因個人升遷或工作調動而改變。
莊德水說,實行司法公開,要讓庭審、執行、裁決過程公開,特別是司法文書公開。讓公眾了解司法的過程及結果,也讓社會專業人士對司法審判結果及公正性做出相應判斷。莊德水說,公開是最好的反腐劑,公開也是解決司法腐敗的良藥。
司法腐敗是困擾司法體制改革的現實問題。莊德水認為,實現司法相對獨立,推進司法改革是根治司法腐敗的治本之策。他說:“我們要信任法官,特別是有職業追求的法官,用制度手段確保司法權合理、公平、公開使用,避免司法權在行使過程中受到不正當干涉和干擾。司法改革到位了,就能切除司法系統內部的腐敗毒瘤,還司法一個公正、廉潔的環境,司法廉潔是司法公平正義的基礎。”
莊德水進一步解釋說,當然也需要避免一些不良傾向,不能因司法系統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或因個別法官產生腐敗問題就質疑司法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更不能因噎廢食。司法腐敗問題的產生不是因改革而產生,恰是因司法改革不到位才產生的。如果司法改革到位了,司法腐敗產生的可能性就能降至最低了。
需要指出的是,司法領域的反腐敗對其它領域反腐敗工作是有促進作用的。因為其它領域的反腐敗尤其是重大違法案件均須移交到司法部門依照司法程序審判,那么司法在反腐敗過程中扮演著仲裁者角色,這關系到每個腐敗案能否辦成鐵案,反腐敗能否取得社會公眾的支持和擁護。
“我們現在談依法治國,談法治談反腐,更需解決司法領域的腐敗問題,用解決司法領域的腐敗成果推動國家反腐敗工作,用司法力量保證反腐敗的可持續性。”莊德水說。(記者 張艷玲)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司法系統高官連續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