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七大信心
圖為:2015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
三、速度穩:保持持續中高速增長
中國政府主動調整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結構,是為了中國和世界經濟更健康、更持久地發展。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特別就經濟增速問題作出說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化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難度不小。考慮到正向引導市場預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建議稿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他同時強調:“‘十三五’規劃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征。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速始終保持高增長。據統計,GDP增速只有4次連續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目前出現的是第四次:2012年GDP增長7.7%、2013年GDP增長7.7%,2014年GDP增速為7.3%, 2015年GDP增長6.9%。這表明,我國經濟已經處于中高速增長階段。習近平在五中全會上指出:“建議稿提出今后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主要考慮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有利于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加切實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化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難度不小。考慮到正向引導市場預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建議稿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15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量部分大致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因此,即使是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仍是名列前茅。習近平指出:“我們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集聚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十三五”期間,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讓經濟將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并始終保持著對世界經濟發展較高的貢獻率。習近平指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中國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
四、質量高:發展方式轉向質量效率型
新常態下,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但發展不是盲目的,中國經濟不僅要保持穩定的增長、繼續做大,更要提高質量效益、著力做強。習近平指出:“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主要體現為用較少的要素投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產出較多的產品,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體現為科技含量的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增加、產業層次的提升;體現為百姓能夠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體現為以比較充分的就業和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為支撐。2013年10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指出:“信心來自于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
經濟增長質量比數量更重要。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決定著中國經濟能走多遠,決定著經濟發展能否成功邁向中高端水平。習近平指出,新常態下,“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習近平在五中全會上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要著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在《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指出:“我們將更加注重效益質量。我們將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促互進。可以肯定,所有這些都將創造出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空間。”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習近平 中國經濟的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