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慈善法草案:讓善言善行成為一種氣質

2016年03月13日 20:19 | 作者:賓語 | 來源:大眾網
分享到: 

但是,也應該看到,由于沒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約束,造成慈善事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亂象:郭美美事件;“知乎女神”童某用兩個賬號演雙簧苦情戲騙取善款事件;女子謊稱父親在天津爆炸中身亡騙捐事件;利辛縣一名女子為救女童被惡狗咬成重傷騙捐事件……這些負面案例既反映了慈善管理缺少規矩,無法可依,又影響了人們對慈善公信力的評價。

3月10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王勝明在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指出,這些年我們國家慈善事業發展很快,但問題也不少,突出表現在信息公開不夠和慈善財產管理不規范。慈善財產怎么能夠把它看住、用好?這是慈善立法當中的重要內容。王勝明表示,慈善法通過后,如果我們國家的慈善組織能夠依照慈善法的規定,及時、真實地做到信息公開,做到慈善法要求履行的其他義務,取信于民,中國人做善事的熱情就會激發出來,我國的捐贈數額在現有基礎上將有極大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這次人大會議的9項議程中,除了常規的審議6份報告及最后一項“其他”之外,重頭戲就是批準“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審議慈善法草案這兩項議程。慈善法草案作為今年唯一一部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律草案,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慈善活動中的“扶貧濟困”,直接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慈善法草案將扶貧、濟困寫進總則,寫進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六大項慈善活動的第一大項,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精準扶貧”工作在法治層面邁出的可喜步子。同時,以加強社會領域立法的形式發展慈善事業,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慈善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我們相信,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審議,尤其是通過慈善法這部國家大法的實施,能夠喚起更多人的慈善意識,讓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慈善事業,加入慈善隊伍,讓善言善行善心成為習慣和內在要求。

編輯:秦云

01 02 03

關鍵詞:慈善法草案 慈善事業 善言善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视频在线欧美十亚洲曰本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无线码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