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探路十三五 探路十三五
展望“十三五” 政協委員為15項重點工作“支招”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賈玥)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利用大會發言、記者會、小組會和媒體采訪等各種機會,積極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圍繞關心的問題建言獻策。記者梳理發現,委員們對綱要草案提及的以下15個方面重點工作討論度相對較高。
重點工作1:
綱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
“收入增長的核心在于經濟持續增長。目前來看,收入翻番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擁有很多有利條件。”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志彪分析認為,未來5年在一系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的支持下,年均GDP增速保持在6.5%以上,“只要在分配政策上注重讓收入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增長同步,收入翻番的目標就能夠實現。”
“我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會超過7%,我們非常有信心。”全國政協委員、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的講話,讓我們所有的民營企業都受到了鼓舞,增強了信心。相信中國的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
重點工作2:
綱要草案提出,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大幅提升。
“西方發達國家的服務業占GDP的70%,其生產性服務業又占服務業的70%。在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統計的國家標準剛剛建立,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指出。
他認為,如果我們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升10個百分點,就有12萬億元的增長空間,由此可以帶來2500萬人就業。所以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片藍海,是一個巨大的蛋糕,更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孫蔭環指出,盡管一些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但更要看到中國是一個消費大國,現代服務業、健康養老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智能產業等,都有巨大發展空間。
重點工作3:
綱要草案提出,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為推動“雙創”縱深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建議,打破“信息孤島”,推進“雙創”政策落地。加強對政策的簡潔化、口語化、圖片化解譯和宣傳,提高政策的可知性、可用性和人群知曉率。同時,深入挖掘“雙創”企業和人員信息數據庫,精準匹配和推送與其行業、項目有關的政策法規,提高政策投放的精準性。
全國政協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郭允沖則提醒,要深化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認識,明確創業創新的目的是帶動經濟增長、就業數量和質量的提升,避免一哄而上,以行政力量過度推動和盲目創業,或以鼓勵創業為名推卸政府的就業責任。
重點工作4:
綱要草案提出,將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
“公用事業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進行改造,成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席、天津賽恩投資集團董事長左曄認為,例如建立基于云技術的“互聯網+”水、電、氣等服務平臺,引入先進的智慧水務、智慧燃氣等智能化產品,既能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又能幫助企業大幅降低成本,使公用事業真正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優質產業。
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大學副校長、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院長鄭軍建議,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共享機制能夠為長江經濟帶沿線政府和企業的決策、改革、管理提供信息支撐,也有助于增進區域內的交流、合作、優勢互補,打通沿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推動沿線地區協調、持續發展。
重點工作5:
綱要草案提出,未來5年要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主席、深圳市設計聯合會會長任克雷認為,中國要實現質量強國、制造強國,首先要成為工業設計強國,成為自主創新設計強國。
對此,他建議,創建并運營設計產業園區,為設計企業與制造企業提供對接服務;積極建設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設計公司和“雙創企業”服務;積極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為設計企業培養人才服務;積極推動知識產權制度和法規建設,為中小設計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保障服務。
重點工作6:
綱要草案提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今天中國在進行戶籍制度改革,要讓更多農民工和他們的家屬融入城市社會,這個是中國的一件大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現在各地都在進行棚戶區的改造,興建廉租房、廉價房,是為了讓農民進城以后安家。所有這些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繼續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方面。
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楊志明認為,我國農民工正從新型勞動大軍成長為產業工人的主體,規模之大、流動之大、貢獻之大、潛力之大,在世界范圍前所未有。我國經濟結構轉型不僅是技術、設備、管理的提升,更重要是勞動者素質、尤其是農民工技能的提升。
“當前,農民工技能水平總體偏低,受過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人數約占1/3,不少大城市實施積分制落戶政策,高技能先落戶、低技能后落戶、少技能難落戶,缺乏技能的農民工往往成為城市過客。對農民工的技能‘武裝’是當務之急。”楊志明指出。
重點工作7:
綱要草案提出,到2020年,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在新形勢下,如何避免各種認識誤區,加強農業創新發展,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目標,極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指出,面向“十三五”,要切實落實好“三農”的“重中之重”地位,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同時不斷強化政策創新、組織創新和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現在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遇。”徐冠巨認為,我們可以在拉長生產性服務業這個短板中發力,同時做大生產性服務業的蛋糕。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到農業產業鏈的建設當中,同時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產業化水平。
編輯:趙彥
關鍵詞:十三五 政協委員 為重點工作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