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兒科醫師缺口20萬破“荒”需多管齊下

2016年03月15日 20:26 |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在醫學界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干小兒科。”2016年年初,全國兒科急診全線“爆棚”,一些醫院甚至瀕臨“崩潰”。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兒科醫師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兒科醫療資源愈發力不從心。

兒科醫師缺口達20萬

2015年,首都兒科研究所的三百多名醫生診治了216.97萬名患兒;北京兒童醫院的就診人次則達到317萬。這兩家兒童專科醫院的工作強度折射出兒科醫生的巨大缺口。

國家衛計委的數字也顯示,在中國,0-14歲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20%,而目前兒童專科醫院僅有99家,占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0.01%。2014年,每1000人擁有執業醫師為2.12人,而每1000名兒童僅擁有0.53名兒科醫生。目前兒科醫師僅有11.8萬人,這意味著中國兒科醫生的缺口已達到20萬人。

兒科醫生的學歷層次和分布也讓人擔憂。相關數據顯示,本科以上學歷的兒科醫生集中在大城市專科醫院和大型綜合醫院的兒科,鄉鎮衛生院僅占3.9%。鄉鎮衛生院中,大專學歷的兒科醫生占28.8%,中專學歷的有54.2%,還有相當一部分醫療單位沒有兒科醫生,由成人的內外科醫生兼顧診治兒科患者。

此外,我國醫療機構兒科床位數匱乏也日益嚴重。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與護理處處長李大川介紹,我國兒科床位2005年占全國總床位比例為5.6%,2013年也是5.6%,而我國14歲以下兒童占人口比例是16.5%。兒科床位雖然說這些年有增加,但是占的比重始終是5.6%的水平。我國兒童醫療機構資源分布也不合理,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東部有兒童醫院54所,占全國兒童醫院的60.7%,中部有16所,西部有19所,分別占18.0%和21.3%,廣西、西藏、甘肅和寧夏4個省(區)沒有兒童醫院。

首都兒研所宣傳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首都兒研所年門診量已突破200萬,高峰期日門診量近萬人,但醫院的床位數僅400張,經常會出現排隊等床位的現象。

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王云峰表示,兒科疾病還有明顯“淡旺季”,每當季節轉換,氣溫突變、寒暑假等特殊季節,兒科內就會出現擁擠場面,也加重了兒科診療的供需矛盾。全面二孩后,兒科醫師緊缺及兒科醫療資源的緊張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兒科醫師連軸轉收入低

“這個工作就是累,幾乎每天都是連軸轉,我們醫生一個月大概只有三四天能休息。”首都兒科研究所內分泌科主任陳曉波介紹,接診任務重、超負荷工作、沒時間休息已成為兒科醫生的“家常便飯”。出專家門診,陳曉波半天要看30—40名患兒,周末人多還要加號,往往從早忙到黑。有時白天還有教學、科研任務。此外,還得查房、值夜班等。

兒科醫生工作這么辛苦,但付出和回報卻不成正比。中日醫院兒科主任醫師王云峰介紹說,兒科和成人科室有很大區別,兒童常見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兒童用藥量和品種比成人少很多,兒科醫生“高風險低收入”非常明顯。兒童用藥簡單、量少,很少拍片檢查,且多數醫生都會盡量給家長省錢,能開便

宜藥絕不開貴藥。但醫生獎金的主要構成卻是藥費和檢查費,這樣一來,兒科醫生獎金很少、收入太低,導致很多人跳槽、轉崗、辭職。“我們常常笑稱兒科醫師是體力勞動者,一些成人門診看一天可能只看十幾個或幾十個,我們兒科專家號一天要看60人以上,年輕的大夫基本是一天要看160個患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三甲醫院兒科專家表示,他們醫院兒科醫生的收入和其他科室醫生相差不少,醫生流失嚴重。“現在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女同志,男同志很少干兒科。兒科大夫也是人,也得養家糊口啊。”

不僅僅是活多錢少,兒科醫生還經常受到患兒家長的無端指責,甚至謾罵。王云峰介紹,有時一個孩子生病,一大家子都來陪診。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病情,往往要求過度治療或忽視病情,醫患溝通稍不留神,就可能招來質疑、謾罵。另外,由于患兒難以表達自身不適,兒科常被稱為“啞科”,醫生只能依靠經驗、檢查診斷病情,確診難度大,再加上小孩病情來得急、變化快,醫生診療風險很高。

王云峰介紹,各個年齡段的兒科醫生都在流失。不論是“出國熱”還是“改科室熱”,王云峰身邊總不乏轉行的人。與其他科室相比,相同的競爭標準讓兒科醫生“很受傷”。“兒科不僅需要愛心和耐心,更得耐得住寂寞。孩子看病吵吵鬧鬧,很多年輕的醫師一看就頭大,都不愿意來兒科。我們大學兒科專業畢業的60多個畢業生,現在留在兒科的只有一半。”

編輯:趙彥


01 02

關鍵詞:兒科醫師缺口 兒醫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欧美aⅴ字幕 | 亚洲se777中文网| 中文字幕在线第亚洲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精品 | 婷婷六月综合缴 | 亚洲最新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