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衛生應急交出漂亮成績單
圓滿完成了歷時1年多的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和援非抗疫任務,成功阻擊了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有效開展了赴尼泊爾抗震救災衛生應急援外工作,妥善處置了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深圳“12·20”滑坡事故……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為我國衛生應急工作點贊。
■衛生應急保障生命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主任許樹強說,面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危機,衛生計生部門會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各成員單位認真組織做好防控工作,實現了國內防控“嚴防控、零輸入”和援非抗疫“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在國外,除了堅持為疫情國持續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我國醫務人員還超額、高質量地完成了1.3萬余名當地公共衛生的師資培訓。”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說,由該市組派的醫療隊在埃博拉疫情肆虐期間,常駐幾內亞的醫療隊兩批共38人,一直堅守在當地為民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并在幾內亞培訓當地醫務和社區等人員1600余人。
今年2月9日,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一名患者被確診為我國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我們迅速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還在各地市強化了蚊媒監測、愛國衛生運動、人員培訓、物資儲備、知識普及宣傳等措施。贛州市對患者居住地及周邊地區、醫院開展了12萬平方米滅蚊消殺和環境整治等工作。經積極救治,該患者于2月14日痊愈出院。”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李利說。
許樹強說,在處置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中,國家衛生計生委從全國選派的醫學專家,會同天津醫護人員晝夜奮戰,在事故發生后12小時內就完成住院傷員手術414臺次。“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后,湖北省迅速在事發地組織集結醫療資源,確保獲救人員能夠快速安全轉運和救治。深圳“12·20”滑坡事故發生后,各方調派人手加強現場救治力量,同步落實心理危機干預、衛生防疫、健康評估、康復治療等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衛生計生委主任屈謙介紹,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指令,由重慶市56名隊員組成的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攜帶逾7噸救援物資,于2015年5月8日抵達尼泊爾。醫療防疫隊隊員們表現出的高尚職業操守和精湛專業技能,贏得了國際社會、尼泊爾政府和當地民眾的一致好評。”屈謙說,2015年5月9日晚,一名尼泊爾傷員步行6個小時慕名來到醫療隊,醫療隊專家克服手術室簡陋的條件,在一張不到40厘米高的行軍床上搭建“手術臺”,跪著進行了40分鐘左右的手術。患者原本不能彎曲的中指術后能夠彎曲和伸直,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推進核心能力建設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的豐收年。許樹強說,在確保突發事件有效應對的同時,我國還加快推進了公共衛生應急核心能力建設。
許樹強說,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加大對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公立醫院、院前急救機構、疾控機構衛生應急規范化建設工作的指導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工作規范、預案指南以及相關費用保障政策等。部門間、區域間重特大傳染病疫情應對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日漸完善,衛生應急組織管理能力不斷加強。
“隨著技術發展,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實驗室檢測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說,近年來,衛生計生系統不斷加強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媒體輿情監測工作,信息報告水平不斷提高。建立突發事件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制度,成立國家風險評估專家組,加強風險評估能力建設,在國家級和省級開展日常和專題風險評估及風險隱患排查工作。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實驗室網絡建設,重點強化傳染病檢測、各種毒物檢測、環境衛生應急檢測、核和輻射事故醫學應急檢測等實驗室能力建設,初步構建了衛生應急病原實驗室網絡,實驗室快速檢測和鑒定能力得到加強。(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許樹強說,近年來,我國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及其能力明顯改善。目前,全國已建設37支由1800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和近2萬支、20多萬人的地方衛生應急隊伍。去年,2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分別參加了中俄、東盟衛生應急演習,展現了高水平的應急救援技術和能力。目前,多支國家隊伍正在申請注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救援隊。
■衛生應急列出任務清單
許樹強說,盡管我國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核心能力正在提升,但衛生應急任務十分繁重,這讓人一刻也不能松懈。“雖然寨卡病毒疫情的前期防控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隨著春夏季節到來,疫情防控壓力也在加大。另外,日前確診的首例黃熱病病例,也提示了傳染病防治任務的艱巨性。”面對如此繁重的任務,“十三五”期間的衛生應急該如何發力?
許樹強說,我國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體系尚存短板,尤其是疫情監測預警和早期發現能力有待不斷強化,衛生應急平臺體系的信息化水平亟待大幅提高。為此,在“十三五”期間須加大投入,全方位推進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網絡和能力建設。
許樹強說,“十三五”期間,我國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有6項重點任務。一是堅持早期預防,努力減少疫情發生。二是注重及時發現,爭取疫情應對主動。三是立足快速反應,嚴防疫情傳播擴散。四是強化有效處置,降低疫情危害程度。五是加強學科建設和科研攻關。六是強化物資儲備、培訓演練等措施。
“‘十三五’期間,將是大力加強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的關鍵時期和機遇期。”許樹強說,在此期間,我國將從完善緊急醫學救援管理體系,構建陸海空立體化緊急醫學救援網絡,加強建設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完善緊急醫學救援信息系統,建立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機制,并有效實施、完善緊急醫學救援物資儲備保障系統,推動緊急醫學救援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攻關以及推進衛生應急產業發展及科普宣教8個方面,加快推進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網絡構建。
編輯:趙彥
關鍵詞:衛生應急 交出漂亮成績單 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