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中國裁軍開始啟動 堅持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時間】1975年裁軍約150萬
1975年整頓軍隊到80年代百萬大裁軍,經歷了第五、六、七次精簡整編。鄧小平關于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進一步指明了我軍建設的方向,為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應該說,新時期中國軍隊改革的起點是1975年的軍隊整頓。鄧小平曾這樣說過,改革也在1975年試驗過一段時間,那時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
1975年底,解放軍進行了第五次大裁軍。“文革”期間,部隊組織編制混亂,比例失調,機構臃腫,干部嚴重超編。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軍委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集中討論和重點解決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等重大問題。9月,中央軍委批轉了有關調整方案,方案中,在3年內將軍隊定額從610.8萬人壓縮到450萬人,精簡最多的是工程兵、鐵道兵,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比1975年減少13.6%。
【時間】1997年裁軍50萬
1997年9月,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后3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50萬。到1999年底,裁軍50萬的任務已經完成。這是人民解放軍的第九次精簡整編。這次裁軍的特點是“精兵、合成、高效”,實現解放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時間】1980年裁軍約150萬
1980年,解放軍進行了第六次大裁軍。當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軍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斗人員和保障部隊,將一部分部隊移交地方。全軍精簡整編工作從1980年第四季度開始實施,至1981年底基本完成,人民解放軍總人數由603萬人壓縮到450萬人,初步解決了部隊臃腫龐大的問題。
【時間】1982年全軍干部與戰士總比例由1:2.7調整到1:3左右 大約51萬
1982年7月,中央軍委召開座談會,著重研究軍隊體制改革問題。會議明確提出,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的原則是精兵、合成、平戰結合、提高效能,并確定軍隊體制改革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軍隊的整體組織結構,二是領導、指揮關系,三是各級職權的劃分,四是部隊的編組。
1982年8月16日,中央軍委命令,為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和駐軍兵種合同作戰指揮的需要,加強對兵種部隊的集中統一領導,決定將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分別改為總參謀部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
此次改革還建立健全了文職人員和志愿兵制度,適合使用職工的不再用軍人,能用戰士擔任的職務不再用干部,盡量減少干部數量。整編后,全軍干部與戰士總比例由1:2.7調整到1:3左右。
在這次編制體制調整中,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撤銷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兩個兵種51萬官兵集體轉業到鐵道部和原配屬的國家各部委。鐵道兵并入了鐵道部,撤銷基建工程兵,組建了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人民解放軍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了堅實步伐。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裁軍開始啟動 中國裁軍30萬開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