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這份與身份緊密相關的福利,沒人向她明示過是否剛性存在。但是所有人都傾向于相信一定會有,畢竟相對于規則,我們更傾向于相信潛規則,自此陷入千呼萬呼不出來的等待
我的公務員同學終于買到單位的福利房了,在苦苦等待了8年后。
這場等待的起算點是2006年,我們剛剛本科畢業。住在我上鋪的這個妹紙考上了某部級單位的公務員,后青春恐懼癥的我繼續混了個碩士,同寢室的另一個各方面都不怎么出眾的姑娘,找了一份各方面都不怎么出眾的工作,然后迅速在公司附近(天壇公園旁邊)買了套房。
妥妥的二環里核心區,那時候尼瑪一平還不到兩萬塊錢。
公務員妹紙的單位也離天壇公園不遠,買了房的同學勸她“要不你也在這兒買一套,咱倆還能做鄰居,互相有個照應”。
我至今可以清楚追憶起公務員童鞋那個簡短有力的回話,以及臉上那個諱莫如深的表情“聽老同志說,我們單位會組織買福利房”。說這話時,畢業剛剛半年,但職業的優勢感已經清楚地爬上了她的臉——部級單位的福利,你們這些小職員怎么會懂呢?
2008年,我碩士畢業時,房價與2006年已然是云泥之別(尼瑪讀書果然改變命運)。作為一只長相平凡、智商稀缺的胖紙,我是那種活了小半生,也沒從生活里占過什么便宜的人。這也留給我一個優點——我從來不抱啥僥幸心理。
我既不企盼著誰誰會出手調控,房價不會一直漲上去,也從來沒惦記過我當時供職的事業單位還會不會分房。畢業就伏低做小一臉無恥地從我爹那里啃出一筆銀子,給自己置辦了一個小窩,自此成了房奴。
而我那位公務員同學,還在堅定地等待單位的福利分房。“應該是快了,在我前一年考進來的,是工作三年后分了房”,她跟我說。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