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5分錢投訴是“雞蛋里挑骨頭”?
5分錢的投訴看似“雞蛋里挑骨頭”,實質上是規則意識的體現,是依法維權的榜樣。假如明知商家違反法規而不追究,權利得不到保障不說,相關法規失去威懾力,市場秩序遭到破壞,侵權行為成為習慣才是大事。
去超市買東西,經常遇到有幾分錢零頭的情況,到底這個幾分錢是超市抹去了,還是四舍五入讓你掏了呢?可能很多人并不在意,但南京有位消費者就很斤斤計較,買了倆燒餅刷卡應該收2.85元,結果酒樓多收了5分錢,這位消費者投訴認為商家多收價款,最終經物價部門查證,對商家處以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4月12日《現代快報》)
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消費者經常會與商家發生一些很不起眼的小摩擦,可能因為價格,也可能因為質量與服務,或者因為實物與宣傳不符、優惠沒有兌現等。有不少摩擦雖涉及價格欺詐或虛假宣傳,但因為事太小,可能不過幾元錢之爭,消費者往往怕麻煩,也覺得不值得計較,更擔心無法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因此多選擇不了了之。正因為有此心理,一些商家才敢屢打擦邊球,讓消費者屢吃小虧,卻不擔心會付出代價。
但南京的這位消費者不一樣,他雖然只吃了5分錢的虧,卻從中看出商家這樣做在性質上違反了相關法規。事實上,只要這一性質確定了,數量多少反而退居其次,物價部門依此給予商家2000元的行政處罰,也是基于這一道理,一事當前,先看性質,再看數量,只要性質上違法違規,哪怕只涉及5分錢,也應依法給予處理。利益可以互讓,但法規不應打折,無論這位較真兒的先生,還是當地較真兒的物價部門,都做了一件值得稱道的事。
這個5分錢的投訴看似“雞蛋里挑骨頭”,實質上是規則意識的體現,是依法維權的榜樣。當消費者權益受損時,不因事情太小而拋棄權利,而要看商家是否違反相關法規,若有違反,就應秉持對法規的敬畏,不怕麻煩,也不擔心受冷遇,要有為5分錢而爭的勁頭。假如明知商家違反法規而不追究,權利得不到保障不說,相關法規失去威懾力,市場秩序遭到破壞,侵權行為成為習慣才是大事。
對于商家而言,“5分錢的投訴”也是一次教訓。商家只有“不因惡小而為之”,才能體現對消費權益的尊重,才能于細微處體現誠信,若看中了消費者“不如少一事”的軟肋,以“切香腸”的方式損害消費者權益,則時間久了總會遇到較真的消費者,5分錢的投訴也能讓商家付出較大的代價。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5分錢投訴 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