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全國政協“推動雙創”專題協商會全國政協“推動雙創”專題協商會

北京:全國科創中心正崛起

2016年05月31日 11:05 | 作者:李新實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長遠發展強基固本

“支持北生所致力于基礎研究,是北京市科委立足長遠、為創新驅動發展強基固本的一個縮影。”閆傲霜說。

此言不虛。“十二五”以來,北京市想方設法籌集資金、招攬英才,著力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深化全面對接和服務,全力承接國家重大創新任務。牽頭“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專項”(02專項)取得重大突破,總規模12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落戶北京。子午工程、鳳凰工程等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京建設,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基地)開始運行;截至2015年底,北京地區累計承接10個民口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000余項。

深化全方位央地協同創新,為自主創新開源浚渠。與科技部共同推進中關村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建設等重點任務;與中科院共建北京綜合研究中心、超級云計算中心,推動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大科學裝置落地北京;開展軍民融合知識產權轉化應用試點,共建北京創新醫療產品臨床評價應用基地、軍民融合轉化醫學創新基地等;與央企共建未來科技城,30家央企研發總部落戶,引進千人計劃專家79人,催生納米薄膜太陽能電池、核電關鍵設計軟件包(COSINE)等一批重大成果;推動首都高校組建了4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和首批13個高精尖創新中心,搭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探索形成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北京模式”。

持續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頒布實施《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通過地方立法保障基礎研究發展;北京地區共有3萬多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占全國立項總數的16%;主動布局,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北生所,快速實現了在該領域的顛覆性創新。十年來,北生所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僅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三大頂級雜志就發表文章共32篇,大大提升了北京乃至全國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著力以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撐起“高精尖”新業態

在打基礎、育源頭的同時,北京市科委積極面向首都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牽頭制定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推出多項技術創新工程,著力發揮技術創新對“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關鍵支撐作用。

實施“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及產品突破工程”。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術研發和標準研制;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融合發展,形成“互聯網+”等新經濟形態;京東方8.5代線正式量產,打破液晶面板進口依賴;支持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和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使北京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創新基地。

實施高端數控裝備產業跨越發展工程(精機工程)。重點支持3D打印和智能機器人發展,在大型金屬復雜構件、醫療健康、創意設計等領域和特種機器人、醫療健康類和服務類智能機器人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實施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5年內取得新藥臨床批件300余個,居全國首位;培育年銷售額10億元品種8個、5億—10億元品種17個;生物醫藥產業從2009年的不到400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近1300億元,成為北京新的千億元級產業。

實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程。建成新能源汽車“一園兩基地”,制定實施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行動計劃,形成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完整政策體系;累計推廣純電動汽車3.59萬輛,規模居全國第一。

實施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推動40余個項目入駐國家級懷柔納米科技產業園,納米綠色印刷技術成功走向產業化,超順排碳納米管制備已大規模產業化,石墨烯等新材料研究跨入全球先進行列。

此外,北京市科委還大力推進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 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高端現代農業,以科技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服務民生重大需求,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在社會民生領域的巨大作用。

編輯:吳靜怡

01 02 03

關鍵詞:雙創 北京 科技創新 結構升級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制服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先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男男 |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