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一個九旬老人還可以做些什么
——聽吳孟超院士講述手術室的幸福故事
身上一股氣
“在實踐中始終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黨的事業忘我工作。這才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吳孟超是這么說,也是這樣做的。他牢牢記得,在入醫學院之初,恩師裘法祖就講過這樣一句話:醫術有高有低,醫德最是要緊。
“病人生病已經非常不幸了,為了治病他們可能已經花光了家里的錢,有的還負債累累。作為醫生,一定要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替病人算賬。”這是吳孟超對年輕醫生說得最多的話。
王葵告訴記者,平時,吳老總是反復強調,要求醫生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哪種藥便宜用哪種。
吳孟超創立的“吳氏刀法”對待腫瘤“快、準、狠”,對病人則是“慢、拙、仁”。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幾口人?”面對千里迢迢前來求醫的病人,他總是會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讓病人消除緊張的情緒。冬天的時候,他會先把手焐熱,再去觸碰病人的腹部做檢查;檢查時順手拉上屏風,檢查完后順手掖好被角,并彎腰將鞋子擺放好……吳老不經意間的動作,常常感動患者。
“我現在94歲了,攻克肝癌,在我這輩子大概還實現不了,我要培養更多人才,讓以后的人繼續往前走。”吳孟超動情地說。
吳孟超親手帶過的徒弟已是第四代了,僅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就有70多名,絕大多數已成為我國肝臟外科的中堅力量。他常對學生說:看病是人文醫學,一定要關心病人,愛護病人,熱情接待病人,“醫學是一門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吳孟超 手術室 幸福故事 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