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沈瑾:媒體應傳播優秀文化凈化語言環境
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于快餐文化,不能讓公眾疏離傳統文化。
沈瑾
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發展異常迅猛,網絡用語充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受到影響,一些低俗的“文化”對國民文化素質造成沖擊。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網絡快速發展,自媒體時代款步而來,網絡語言就在這種背景下不斷幻化出新詞句。有的用起來很生動,比如“蠻拼的”、“給力”。但是,更多是口語中的粗話,諸如“尼瑪”、“屌絲”、“逗比”等成了網絡交流的流行語。民間用著感覺有趣、好玩,而被某些新聞媒體和網站誤認為老百姓的話最生動、最有生活氣息,接地氣、大眾化,就模糊了低俗與通俗的概念,混淆了低俗化與大眾化的標準,錯把低俗當通俗。諸如《綠茶婊只是明騷,女漢子才是暗賤》《讓明星情侶“撕逼”飛一會》等媒體的新聞標題,分明就是低俗、庸俗、媚俗。低俗不是個性,粗鄙更不是風趣。網絡語言應該是輕松的活潑的,但把低俗粗鄙當成個性風趣則是俗腔唱走了調,污染了大眾語言環境整體,把清澈的語言河水攪成一潭污水。
我們拒絕借口“多元”污染“純凈”。對網絡語言,有人認為如同外來語一樣,要尊重多元,尊重個性選擇,而沒必要強調語言的純凈。其實,這是模糊了“純凈”在語言中的概念。“純凈”語言是相對于低俗語言而言的,是強調語言健康,積極向上,這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需要,是傳播文明的需要。強調“純凈”,并不反對多元,但不能以多元為借口,連低俗語言也默許,隨意傳播。否則,就是追逐低俗,就會污染網絡空間,進而向現實生活蔓延。我們應該對語言“流水”加點兒殺蟲劑、防腐劑。
首先,要從思想認識、規范引導、慎獨自律等方面,全面凈化網絡語言環境。
語言文字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優雅地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誠摯禮拜。而新聞媒體和網站,正是運用語言文字傳播文化和文明的主流渠道。因而,其自覺使用規范、純凈的語言文字,是新聞媒體和網站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自律慎獨的同時,更肩負著凈化語言傳播環境的主體責任,履行好相關責任,義不容辭,這樣才能對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起到導向作用;履行好文化的傳播者和代言人的使命,責無旁貸,這樣才能營造窗明幾凈的網絡空間,走出語言應用的誤區。
新聞媒體和網站要下真功夫,主導思想上要澄清認識,嚴守文明用語底線,把凈化語言傳播環境的思想統一到文明規范使用語言的標準上來,切實負起社會責任,當好文化的傳播者和代言人。所有媒體都要牢固建立思想防線,加強行業自律,全面提升媒體和網站采編播人員的素質,用文明健康的語言標準規范從業人員的語言表達行為。同時,發揮好引領導向作用,實行人工和技術雙重管控,引導和鼓勵網民文明用語,強力管控和抵制低俗網絡語言。
其次,媒體應自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接受社會監督。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無論我們現在和國際如何接軌,無論我們的生活里有多少外來文化的影子,只要是中國人,就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漸染。正確認識傳統文化,揚長避短,才能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識地抵制低劣、腐朽的東西。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于快餐文化,不能讓公眾疏離傳統文化。一種錯誤的思想行為只能用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取代,才能徹底消除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只有用優秀文化取代低俗文化,才能凈化語言環境。媒體和網站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同時也需要社會監督及時發現,及時補位,避免出現松懈局面。
最后,語言文字管理部門要隨時列出低俗語言清單,便于媒體和網站把握,也便于社會監督。
我們不能認為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大相徑庭。從傳播渠道上看,網媒與傳統媒體形式上有所區別,但在凈化語言內容上,網媒與傳統媒體應該執行同一標準,不應該有所區別。因為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的受眾,接受的信息都應該像飲食需求一樣是健康的,不存在傳統媒體要求高一點,而網媒就可以要求低一點的問題。尤其是在媒體融合的當下,更應該強調文明健康的標準,而不能以任何借口降低網媒語言運用的標準。
凈化語言環境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社會各個部門的協作,需要不斷提高國民素質,才能最終以文明取代低俗。網絡語言具有動態特點,每個時期都可能產生新的詞匯,因而,凈化語言傳播環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打持久戰,常抓不懈;媒體影響力巨大,只要媒體和網站堅持文明用語標準,時刻繃緊“主體責任”這根弦,并在抓落實上狠下功夫,緊緊盯住不放并形成常態,相信網絡語言污染就能得到遏制,網絡語言環境就能逐步得到凈化,我們所期待的文明和諧、風清氣朗的網絡環境就能如愿以償。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沈瑾 傳統文化 媒體 傳播優秀文化 凈化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