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過節“吃”文化“當家” 傳統節日“精神坐標”如何堅守?
傳統節日在傳承中“別開生面”
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生產方式的變化,民俗內容自然會發生變化,一些會留下,一些則會退出歷史舞臺。然而,文化傳承有“新陳代謝”,并不意味著坐視傳統民俗漸行漸遠。每逢清明、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都會引發一波文化反思,說明國人對民俗文化傳承有著極大的關注和強烈的呼喚。
王恬指出,如何把傳統節日納入法定節假日的同時,為傳統的民間文化在傳承中積極注入現代元素,讓傳統節日在傳承中“別開生面”,是真正應該思考和關注的焦點。
網民“郭永良”認為:“我們一方面不必對傳統民俗形式過于糾結唯一性,另一方面盡可能地把其中原本就蘊含著的現代理念發掘出來。”
今年端午節恰好臨近“父親節”,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了今年端午節的特色,把端午節中的對親情的溝通,當成兩個節日的結合點。此外,端午節和文化遺產日也離得比較近,因此今年很多端午活動和文化遺產日活動結合在一起,也是端午節融入生活的一個體現。(記者段菁菁)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化 傳統節日 精神坐標 傳承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