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難忘東北老工業基地 黑土地孕育的新中國“第一”(二)
在為軍事斗爭和國防建設服務的同時,東北機器制造廠利用大量的設備和人力,充分發揮軍工企業的技術優勢,積極組織好民品生產,先后創造了四個“第一”。
小機床造出大機器 創造全國四個“第一”
文/張利 金國安
東北機器制造廠(現沈陽東基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兵器工業的大型骨干企業,是軍用產品的重要生產工廠。在為軍事斗爭和國防建設服務的同時,東北機器制造廠利用大量的設備和人力,充分發揮軍工企業的技術優勢,從1950年就抽調了一部分人力和設備,開始生產民用產品,但主要是本廠自己需要的部分設備。真正大規模地生產民用產品開始于1956年,先后試制了雙輪雙鏵犁和民用炸藥等。1957年,東北機器制造廠全面進入發展民品的高潮時期。
最讓人稱道的是,我們廠創造了四個“第一”。
第一個“第一”,生產出了我國第一只40升無縫鋼質氣瓶。搞工業化建設沒有氧氣瓶不行,當時工廠沒有人見過如何加工氧氣瓶。在一無圖紙、二無工藝的情況下,廠黨委下決心要生產出“爭氣瓶”。利用加工炮彈彈丸的工藝優越性,僅用一年時間就生產出了合格的、也是我國首批40升無縫鋼質氧氣瓶,為年輕的共和國爭了一口氣。
第二個“第一”,生產出了我國首批精密紗錠軸承。為了適應紡織工業的發展,國家急需精度極高的紗錠軸承,這種軸承垂直偏差不可超過0.0075毫米,當時國內不能生產,全靠進口,需大量外匯,這對于新興的共和國是有一定困難的。工廠為了突破這一項目,主動接受了研制紗錠軸承的工作,經過不到一年時間的努力,終于突破道道技術難關,生產出了我國自己的紗錠軸承。從1958年到1960年共生產了129萬套,有力地支援了我國紡織工業發展。
第三個“第一”,生產出了我國第一臺“紅旗牌”2400馬力氮氫氣壓縮機。歷史跨入了1958年,為了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國家迫切需要化肥生產設備。當時由于帝國主義的封鎖,進口設備不可能。東北機器制造廠有幸承擔了生產氮氫氣壓縮機這一光榮任務。
由重型車間工人師傅創造的全國聞名的“螞蟻啃骨頭”加工方法,就是用自制的小型設備加工大型鑄件。鑄造車間老工人創造了“裂皮鑄造法”,解決了大型鑄件的澆鑄問題。憑著這兩種新工藝,工廠僅用一年時間就生產出了我國第一臺2400馬力氮氫氣壓縮機。
第四個“第一”,走“軍民結合道路”全國第一。在“軍民結合”方針指引下,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前三年,工廠大力發展民品,當時工廠的民品有氮肥設備、氧氣鋼瓶、工業軸承、紗錠軸承、硝氨炸藥等。3年的民品產值為20.938萬元,占同期工廠工業總產值的46%,成為東北機器制造廠民品發展鼎盛時期,僅一臺氮肥設備就為國家節省200多萬元外匯。
(作者系沈陽東基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干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東北老工業基地 黑土地 新中國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