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丐幫夫妻"堅持救助流浪娃 十余年至少助養20人
犯事進看守所
永安靠什么生活?這是阿娥最關心的問題。“每次永安都會說有些好心的叔叔阿姨拿吃的給他。”阿娥說,離家后每3個月到半年,永安就會和家里電話或視頻聯系一次,每次通話時都會喊“爸爸、媽媽”。
在阿娥的記憶中,永安雖然殘疾,卻是所有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雖然他不愛讀書,但他寫字、畫畫、做飯、疊衣服等都是同齡孩子中最出色的。我記得他10歲時拉著我說:媽媽,我知道為什么上帝要我只有一只手了,因為我一只手都那么調皮,何況兩只手呢?我當時很驚訝,一個10歲孩子竟能說出這樣自我安慰的話。”
“永安不調皮時,講出來的話最暖人心。有好多次我們在視頻通話中,永安不敢抬頭,更不敢看我們的眼睛,他低著頭說‘媽媽,很不好意思’。”阿娥說:“這個時候,我就知道他在外面闖禍了。但他就是不肯回家,總說自己還沒玩夠。2013年時,永安突然打來電話說想回家,但因為犯了事走不了。這是永安第一次說想回家,后來我們得知他因盜竊進了江北區看守所。”
希望浪子回頭
此后一年多時間,張中良一家再沒接到過永安的電話。今年6月21日,張中良夫妻帶著8歲和3歲的兒子,還有養子永信,一起來重慶尋找永安。
來重慶的頭兩天,天氣格外悶熱,夫妻倆把兩個小兒子寄養在朋友家中。十八梯、解放碑、好吃街……拄著拐杖的張中良和阿娥手牽手,到處打聽永安的消息。張中良說:“那兩天打聽不到消息,阿娥急哭了。但我們不能在重慶久留,因為每筆錢都在預算中。”
最終通過多方打聽,阿娥得知永安又進了北碚區看守所。昨日上午11時,帶著500元和一封夫妻倆寫給永安的信,張中良夫妻來到北碚區看守所。得知永安的案子還在調查中暫不能探視,夫妻倆無奈地對視了一眼,神情非常難過,因為他們無法在重慶停留太久。
《浪子回頭》是阿娥以前給孩子們講得最多的故事。“兒子年輕時向父親提出分家產,父親答應了。兒子拿著父親的錢揮霍,終于有一天成為乞丐。那時兒子意識到自己年輕時對父親所做的事多么過分,于是決定向父親道歉。父親看到兒子變為落魄的乞丐也要回來,對兒子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阿娥說:“沒見到永安有些遺憾。希望他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能浪子回頭。”
養子說
“愛是能改變一個人的”
23歲的重慶人永信是張中良夫妻的養子之一,作為孤兒,渝北區龍興鎮敬老院曾是他的監護機構。但永信不喜歡那里,偷跑到解放碑、觀音橋等商圈加入流浪隊伍。“上午在步行街、網吧找地方睡覺,晚上上網,餓了到垃圾桶找吃的,日子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直到遇上爸爸媽媽。”永信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媽媽爸爸把我送到北京一所慈善學校讀書,一年后我不想讀了,媽媽在2009年11月又把我接回來,還根據我的興趣愛好讓我學吉他。現在,我已是一名專業吉他老師。”
永信說,他的人生因為爸爸媽媽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現在他也在做一些救助流浪漢的公益活動。“愛是能改變一個人的,我們相信永安總有一天也會改變。”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丐幫夫妻 救助流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