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迎接新世紀迎接新世紀
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改的幾個細節
中共七大修改黨章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把創造和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比作“香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馬克思主義”,而把那種故步自封、照搬照抄的馬克思主義比作“臭的馬克思主義”“死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強調,只有“香的”和“活的”馬克思主義,才能解決中國問題。黨的歷史經驗證明,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問題,需要具有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造的膽識和魄力。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關于農民運動的調查和農民問題的理論等,都具有獨創性。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率部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抗日戰爭時期,隨著革命實踐的巨大發展及對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的不斷總結,毛澤東的許多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他在六屆六中全會《論新階段》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命題。從《實踐論》《矛盾論》,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到《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再到《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等,這些著作充分表明,到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理論形態。
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1941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3年7月5日,王稼祥撰文首先明確使用“毛澤東思想”的概念。7月6日,劉少奇為紀念建黨22周年發文,也使用“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和“毛澤東同志的思想體系”的概念。
在七大上,黨自創立以來,第一次將自己經過千辛萬苦獲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成果,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對統一全黨思想,指導全黨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毛澤東后來回顧說:從建黨直到七大,“我們全黨的認識才完全統一起來”。
中共八大修改黨章
沒有再提毛澤東思想
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劉少奇在七大上作修改黨章的報告時,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但是,到了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包括黨章和修改黨章的報告在內的文件中,都沒有再出現“毛澤東思想”的提法。人們不禁要問,這是怎么回事?
對于這個問題,境外出版的某些書中有一種說法,說八大不提“毛澤東思想”是中央壓制毛澤東,“要他交出權力”。
而事實上,并不是劉少奇和鄧小平擅作主張刪掉了“毛澤東思想”這一提法,恰恰相反,這正是毛澤東本人多年來的一貫主張,是根據毛澤東本人多次提議而決定的。
毛澤東曾說:“如果把毛澤東思想同馬列主義并提,有人會以為是兩個東西,為了不使發生誤會,就不提毛澤東思想。”
1953年9月25日,毛澤東對《人民日報》送審的國慶社論提綱草稿作了兩處修改。一處是將“這證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無敵力量”中的“毛澤東思想”刪去,另一處是將“毛澤東思想使中國人民充滿著無限勝利的信心”一句,改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同志使中國人民充滿著無限勝利的信心”。同時批示:“不要將‘毛澤東思想’這一名詞與馬列主義并提,并在宣傳上盡可能不用這個名詞。”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專門下發了《關于毛澤東思想應如何解釋的通知》。毛澤東在審閱這個通知的草稿時,親筆加了一段話:“寫文章做講演需要提到毛澤東同志的時候,可用‘毛澤東同志的著作’等字樣。”中宣部在這份通知中說:
“‘毛澤東思想’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它的內容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同一的。”
“毛澤東同志曾指示今后不再用‘毛澤東思想’這個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誤解。我們認為今后黨內同志寫文章做報告,應照毛澤東同志的指示辦理。”
此外,據胡喬木講,不再提毛澤東思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蘇聯共產黨對毛澤東思想的提法不感興趣。他回憶說,我們黨提出毛澤東思想后,蘇聯黨始終拒絕承認這個提法,在蘇聯報刊上絕口不提毛澤東思想。這成了一個禁區。凡是中共文件提了的,它在發表時都給刪掉。既然蘇共是如此態度,中國革命又離不開蘇聯的幫助,從大局出發還是必須搞好與蘇共的團結,出于這樣的考慮,不僅《歷史決議》(1953年作為附錄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公開發表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作者注)將毛澤東思想提法刪去,1956年八大也不再提毛澤東思想。
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中蘇兩黨、兩國關系惡化以后,中共中央才恢復使用“毛澤東思想”的提法。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黨章 黨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