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期待“權利人共建”成為打假利器
1日,一支超級豪華的品牌隊伍出現在杭州:LV、Burberry、微軟、蘋果、三星、HP、迪士尼……他們齊聚杭州只有一個目的:聯合阿里共同打假。在這場首屆召開的名為“權利人共創會”的大會上,阿里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向在場的百余品牌代表宣布“權利人共建平臺”正式上線。據了解,這是真正意義上以品牌權利人為中心的全球首個電商+權利人共建體系。簡單來說就是,平臺與品牌要聯合打假。
假冒偽劣商品因為質量低劣,侵犯了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權益,因為以“李鬼”冒名“李逵”,侵犯了正規商家的品牌形象和經濟利益,因為粗放生產、四處“點火冒煙”,嚴重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故而應該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要徹底消滅假冒偽劣絕非易事,注定是一場持久戰。在打而不絕、禁而不止的當下,為切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商家的品牌形象,電商打假確實應該尋求多方合作、多途共治。阿里召開“權利人共創會”、搭建“權利人共建平臺”,正是出于如此考量,這種主動作為的姿態,無疑值得稱道。
事實也正是這樣,電商打假,線上平臺雖然是關鍵抓手,線下才應該是“主戰場”。在線下打假“主戰場”,電商應該集結各方面的力量。比如與政府質檢、工商、公安等監管部門精誠合作、聯動整治;針對某些商品的線上售假情況,及時向品牌商予以預警,以便于品牌商根據大數據找到售假源頭。正如阿里首席治理官鄭俊芳所說,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一個都不能少”,只有電商平臺、品牌權利人、執法機構積極溝通、結為盟友,才能在復雜多變的互聯網環境中,打造出多方參與、社會共治的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模式。
消費者與品牌權利人,也需要“權利人共建”的打假模式。有了“權利人共建”的打假模式,共建就意味著共享,共享則意味著知情,能倒逼電商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費者與品牌商的知情權。據報道,2015年全年,在侵權識別技術幫助下,由阿里主動發現并攔截的涉假商品量,是品牌權利人投訴后刪除的商品量的8倍,而這一數字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高達22倍。可見,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互聯網完全可以成為打擊制售假貨的利器。品牌商加入阿里搭建的“權利人共建平臺”,有助于自己降低打假成本,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率。
由阿里的“權利人共建平臺”,想到國際反假聯盟(簡稱IACC),它是全球最大的反假冒侵權非營利性組織,旗下成員囊括了各領域的國際知名品牌,同全球政府機構及行業伙伴合作,以多種途徑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其實,我們也可以建成自己的反假聯盟,以實現打假治假的全社會行動。阿里的“權利人共創會”,或許就可以擔此重任。千萬不要懷疑阿里等電商平臺的打假決心和毅力,打假治假成敗,關系到資本市場對它們的信心,電商平臺少一分假貨,資本市場就會回饋給它們相應的信心,資本市場回饋的信心,也是真金白銀。(何勇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電商打假 阿里 打假 權利人共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