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互聯網金融防騙手冊:投資人淪為炮灰的六大套路

2016年07月26日 10:33 |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分享到: 

文章導讀: 龐氏騙局的玩法說穿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只要不斷有“接盤俠”,就能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這種花招絕不是空前絕后的,在麥道夫騙光這些頂級投資人180億美元以前已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而如今又在國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衍生出種種“變形記”。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勞佳迪 | 上海報道

2016年7月,伯納德·麥道夫已經在北加州的一座聯邦監獄服刑滿7年了,但這只是他牢獄生涯的微小片段。這位美國有史以來最大龐氏騙局的炮制者、前納斯達克主席在設計掏空華爾街精英口袋后,被判監禁150年。

龐氏騙局的玩法說穿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只要不斷有“接盤俠”,就能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這種花招絕不是空前絕后的,在麥道夫騙光這些頂級投資人180億美元以前已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而如今又在國內的互聯網金融領域衍生出種種“變形記”。

比如去年9月,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網上銷售的理財產品“日金寶”就“完美”復制了這種騙術,高達430億元資金正中圈套。它在封閉的有色金屬市場內拆東墻補西墻,前期不斷引入流動性推高商品價格,后續投資資金難以為繼時便即刻崩盤。20余萬投資人和300多家機構像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富豪俱樂部成員一樣深陷泥淖。

e租寶的騙術也大同小異。當運營成本總是大于平臺收益,e租寶也選擇了劍走偏鋒:為了繼續忽悠新資金投入來填補前期造成的天量巨坑,竟然虛構了九成以上的融資標的,超過90萬投資人接到最后一棒,才發現自己只是驚天騙局里可憐的炮灰。

根據2015 年7 月18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態包括了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等。這些新興金融業態在帶來行業創新轉型和服務便利升級的同時,也因其蓬勃和新鮮感成為騙子挖苦人性的陣地。輕易相信投資收益神話的人注定要在這里失去所有。擠兌、停業、跑路、經偵介入、破產的緋聞暫時不可能停止糾纏這個年輕的名詞。

盡管來自決策層的整改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全國網貸行業半年報》依然顯示,僅P2P上半年就揪出了268家問題平臺。不過,一旦騙術被揭穿,這些金融把戲背后的邏輯往往近乎荒誕。

本期《中國經濟周刊》就試圖剝離互聯網金融騙局的層層假象,白描出高危平臺的畫像,同時淬煉出一些防騙關鍵詞,梳理出當下流行的幾大騙術,幫助投資人提高免疫力。

騙術

關鍵詞

不靠譜的高收益

超出常規的高收益永遠是騙子們的不二法寶。據說在佛羅里達上流社會的高爾夫球場上,麥道夫的客戶一邊對投資長期穩定的高回報洋洋得意,一邊也曾戲謔這個傳奇人物,“這樣高的回報,難道你在欺詐?”——在被卷走全部家當后,他們才發現這個玩笑一語成讖。

這個精明的猶太人深諳華爾街的投資心理,他為投資人設計的圈套是每月盈利1%~2%,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遷,都能穩收年息12%~24%,這讓整個騙局維持了20年之久。事實上,國內目前曝光的問題平臺收益也通常高于普通銀行理財數倍。

今年4月,百億級P2P理財平臺中晉資產管理公司被查封,其設計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大致在8%~16%間,再加上產品經理給出的高額返利,實際收益可達到20%以上。更離譜的是,它還設計了一種無法贖回本金的永久合同,承諾年化50%的收益率,假設投資人投100萬元,接下來每年都能拿到50萬元的利息,兩年就可以回本,在超高收益的引力下,不少人失去理智。再以轟然坍塌的大大集團為例,在短短數月內,它曾瘋狂擴招20萬員工,隊伍之壯大可媲美行銷全球的跨國巨頭,其產品許諾的年化收益率在8%~13.5%之間,但出事后據前員工披露,公司內的業績提成居然達到20%,也就是說每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必須維持在30%以上。e租寶向投資人承諾9%~14.6%的年化收益,加上理財師提成1%, 其理財產品的運營收益也至少要達到10%~15%方可保本。今年2月,倚仗地產概念發行產品的鑫琦資產5000名投資者的19億元資金被爆無法兌付,它曾許諾13.2%的年化收益,個別10年期的產品月息最高達到2%,也就是年化收益24%。

高收益是騙子們打出的最有力王牌,也是針對入局者的攻心計。但稍有投資常識的人應該都知曉,即使是公認為“股神”的巴菲特過去40多年的年化收益率也不過20%,甚至有很多年份是跑輸標準普爾指數的,個別年份投資收益更是負值。超高收益的出現,要么使用了高杠桿,要么就是類似博彩那樣的偶然概率。我國曾長期以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作為利率保護上限。而根據2015年8月最高法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騙術

關鍵詞

浮夸的名頭、國際范兒的包裝

2014年2月底,中歐溫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突然失聯,北京朝陽區一位投資者自殺墜樓,慘烈揭開了這樁涉及5億元的P2P詐騙案。這個看起來仿佛有“中歐”背書的公司這才脫去“高大上”的外衣,暴露出騙子的本相。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當初在外宣時,公司高調為其董事長貼上“深圳政協委員”的標簽,宣稱高管皆有海外留學和金融機構工作背景,騙倒了不少迷信“國際范兒”的投資者。但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發現疑點,這只號稱“注冊資金1億元,主要產品包括P2P、基金、PE”的“公募基金”業務員卻常常出沒于大型商超、廣場、小區擺攤發傳單。

在名字上埋有玄機混淆視聽的手法并不稀奇,有些金融騙子喜歡在名字上大做文章,可以成為投資人去偽存真的第一道紅線。早在2007年,乘著牛市的快車,“瑞士共同基金”悄然上線,來頭更是驚人,自稱是“全球最大基金”,與倫敦證券交易所、摩根大通等合作,由CHEVIOT家族成立于1948年,總部設于瑞士首都伯爾尼,協助全球投資者管理資金達90億美元

實際上,英國確實有一家名為Quilter Cheviot的知名投資管理公司,但所謂“CHEVIOT家族”無從談起。互聯網銷售模式使這家根本沒在證監會備案的“野雞基金”迅速聚攏了超過13億元投資資金。

近幾年,相同的邏輯還被應用于“香港VS投資基金網”“美國華爾街全球私募基金網”“納斯達克全球投資網”等等,利用耳熟能詳的國際元素獲得投資者信任成為最簡單粗暴的騙術,而中投、匯金、建銀、瑞信等一流金融機構的名字也可能被“排列組合”,為互金平臺增信,投資人應該深入查清公司真實的“基因”。

“投資人要注意不能輕信‘基金管理公司’的名頭,如果是公募,應該拿得出證監會授權批準的業務資質,如果是私募,投資人有100萬起投、凈資產1000萬以上等門檻。”一位資深互金行業從業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即使是中歐溫頓,它的整個工商注冊流程也是合法的,“基金”的名號并不一定能夠背書。

編輯:周佳佳

01 02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防騙手冊 投資人 炮灰 套路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 在线视欧美亚洲日本 | 精品呦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